弘扬中西融合的中国特色
[□本报记者 邱家和] 2006-05-15 00:00

 

  ———访佳士得香港公司董事张丁元

  □本报记者 邱家和

  

  5月10日,佳士得香港公司从上海开始为5月28日将举行的春季拍卖进行巡展。在展览现场,记者采访了负责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的张丁元先生。从去年秋季大拍开始,香港佳士得的油画雕塑部分就分成“20世纪中国艺术”和“亚洲当代艺术”两个专场。据介绍,今年春拍这两个专场共推出345件拍品,总的估价超过1.25亿港元,将是迄今为止香港佳士得同类拍卖中规模最大、估价最高的一次。

  定义“当代艺术”

  张丁元指出,20世纪中国绘画属于现代艺术,比较纯粹,注重古典的技法和空间表现,秉承传统的写实观念。至于“当代艺术”则有明显的区别。从时间概念来考察,“当代艺术”主要指1980年代以后的艺术品。他说,这是信息时代,艺术创作的理念、表现形式、材质媒介等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绘画中,艺术表现混合了摄影、电影、电视的语言,写实的同时采用了象征的符号。雕塑也是如此,把绘画的元素混合进来,还包括了媒介材质的试验与创新,试图突破单一材料带来的限制,以表现“当下的”生活环境。

  中国当代艺术的两大主题

  作为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的负责人,张丁元认为,在中国,当代艺术首先带有政治波谱的色彩。这在王广义、岳敏君、杨少斌、张晓刚等艺术家的作品中特别凸显,这也是中国特有的。这种批判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人”的角度看世界,显示了当前中国社会的包容性,和中国近年来的社会进步有相当大的关联。中国当代艺术另一个主题是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这集中表现在一些在海外的华人艺术家如蔡国强、徐冰的作品中。

  把亚洲经验和买家带到纽约

  据张丁元透露,他将负责今秋纽约佳士得的当代艺术拍卖中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拍品的征集和甄选。目前征集工作已经开始,同时他对成交结果充满信心:这场拍卖将体现佳士得团队的合作精神,目的在于把亚洲的经验、亚洲的买家带到纽约。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当代艺术火爆的状况?张丁元觉得之中关键要看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否有长期的买家来支撑。他认为投机资金的参与虽然不是艺术品市场的利好消息,但是正常现象。他真正忧虑的是: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有潮流化、时尚化的倾向,值得业界、媒体和买家们警惕。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