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喜玉
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之下,上市公司的清欠“攻坚战”可谓初战告捷。连日来不断有上市公司公告称彻底解决了大股东占款问题,完全清欠。但与此同时,目前仍有200多家上市公司高达上百亿元的占款问题悬而未决。而随着清欠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决定这场战役重要走向的清欠“困难户”们也一一显形。不幸的公司各有不幸,这些难点公司体现出来的严重问题和高风险值得关注。
类型一:
历史包袱由来已久
大股东占款是中国股市由来已久的“沉疴”,很多上市公司的占款问题早在公司改制上市之初就已埋下,占款金额还随着改制上市不彻底而引发的治理缺陷而越滚越大。这类公司的清欠过程,实际上就是暴露历史遗留问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较大。
典型的如日前因2005年继续亏损而终止上市的*ST龙涤,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ST龙涤由老国有企业部分改制设立,且设立时间较早。上市之初,控股股东龙涤集团将全部优良资产都投入上市公司公司,而原企业的辅助生产设施还留在集团,资产不完整导致关联交易的发生不可避免,且交易额较大。由于龙涤集团剩余的非经营性资产没有获利能力,各种非经营性资产的费用形成其占用*ST龙涤资金的重要原因。截至2005年底,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高达15.5亿元。并最终因经营不善、大股东重组无门而终止上市。
类型二:
“造系”拖入深渊
伴随股改以及清欠风暴,“飞天系”、“鸿仪系”等造系公司纷纷“事发”,在所谓的资本运作高手相继“落马”的同时,相关上市公司也接连爆出巨额的关联方资金占用黑洞。由于这类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入主时就“动机不纯”,将上市公司当作资金腾挪的平台,“借钱”之初就没有想过要还,令占款问题的解决难上加难。
比如说被卷入“飞天系”的ST龙昌、福建三农、*ST海纳三家公司,飞天掌门人邱忠保近日已经因挪用资金罪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批准逮捕,但留给三家上市公司的却是难以弥补的资金窟窿。资料显示,目前飞天系直接占用三家上市公司资金接近15亿元,分别约占用福建三农资金4.968亿、*ST海纳2.8亿、ST龙昌6.61亿。ST龙昌和福建三农目前都由于无法按时公布2005年年报而停牌,*ST海纳则在2006年一季报中称,截至2005年底,公司大股东关联企业仍占用公司资金2.85亿元,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涉嫌违法被公安机关拘押,而有关重组方也未提出切实可行的清欠方案。
类型三:
欠债方无力“还钱”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等欠债方因种种原因早已资金链断裂,可供抵债的资产不足以抵偿全部占用资金,并大多存在或有事项瑕疵,如何偿还占款成为难题。
存在清欠困难的公司从一定程度上讲都可以归结为大股东“没钱还”,这类公司从道理上讲,可以采用“以股抵债”,或者是引入新重组方等方式解决大股东占款。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占款公司的大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几乎全部被质押或冻结,难以实施“以股抵债”;一些正面临退市的高风险占款公司通过重组方式进行清欠的难度极大,特别是民营控股股东由于自身信用较差、资源枯竭很难和债权人及战略投资者达成重组意向。解决这些公司的占款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清欠方式。
典型的如*ST联谊,2005 年底,控股股东占用资金约为2.75亿元。欠款方联谊总厂2003 年就已资不抵债,其所持有的大庆联谊法人股已全部质押给各债权银行,已无力偿还对公司的欠款。*ST联谊拟处置公司冻结的3600 万股股权,以解决控股股东的部分欠款。但由于公司股票连续3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公司冻结的股权处置较难。因此公司无法制定具体的清欠方案,只有通过寻找战略投资者来进行资产重组,但截至目前*ST联谊尚未找到战略投资者。
上市公司清欠“攻坚战”初战告捷。但与此同时,目前仍有200多家上市公司高达上百亿元的占款问题悬而未决
■关注上市公司清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