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为何总抓不到房市的痒处
[□叶檀] 2006-05-16 00:00

 

  □叶檀

  

  建设部一直很忙,既要抓房地产平稳发展,又要顾及开发商、地方政府和消费者的利益,又要防止囤积居奇,还要督促各地推出中低价房,还得不时在媒体上发表正反两面的声明,忙得不亦乐乎。

  这不,最近建设部在抓两件事,一是急查40个城市的商品房空置率,与此相关的,就是声明中国各地不存在房源不足的问题,提醒消费者别上当。根据建设部的数据,截至4月底,40个重点城市可售商品住房面积总量达到12000万平方米、100万套,而且不同套型面积段可售住房都有供应。有趣的是,早前有媒体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中国的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12亿平方米,空置率达到26%。

  尽管国家统计局称该局“从未计算和公布过2005年商品房空置率26%的数据”,建设部也不予认可。但从可售商品房面积与空置面积看,可以说是相当的匹配,一个专门研究房地产的朋友直言,“不就是一回事嘛”。如果商品空置房的面积没有出错,起码可以证明,居高不下的空置率就不是空穴来风。

  与以往一样,类似的争论总是越争越乱,各部门各有一套数据,一些专家擅长的也是各取所需。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市场和数据越乱,自以为正确的人就越多,恐慌性需求就越泛滥,投机者就越能浑水摸鱼。

  建设部虽忙,却似乎从来也搔不到市场的痒处。第一重障碍来自普通购房者,民众对建设部有抵触情绪,这不仅缘于建设部数年前与开发商谈笑甚欢的一段历史,还因为类似于房地产期房销售与开发商主导房屋质量验收格局等明显不公平的偏向性制度,迟迟无法得到修正和改进。并且,从客观上说,市场火爆有助于主管部门扩权。因此,只要这些政策一日不除,市场对其袒护开发商的疑虑就一天不会消失。

  从另一方面来说,建设部也很委屈,调控房市牵涉到央行、银监会、外管局、国税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各个部门,更不用说各级地方政府。所以,调控房市的重头政策总是各部门联合发文,否则休想取得成效。

  比如,对于如何抑制投机性住房,各方较易形成共识,但这边宏观调控措施一下,那边国际游资就趁机收盘,摩根斯坦利、ING、美林、麦格理、淡马锡、新加坡美罗和捷成洋行等,不约而同地聚猎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摩根斯坦利至今在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收益已在30%以上。自从2002年,中国取消外销房、内销房的区别,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7个成员国中少数几个对房地产投资没有限制的国家。这一现实岂是建设部能够改变的?而房价万一因调控急挫,各地政府以地养政的资金一旦断裂,建设部又岂能承担得了责任?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建设部无奈于各种约束条件与自身利益的制约,此时他们能做的,除了顺应宏观调控的需要喊上一嗓子,最务实、最有价值的莫过于检视部门政策,及时进行调整,以期收效于长远。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