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5年度销售额百强的23家纯境外上市公司百强
名次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所属证监会行业
(一级行业)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2 0857.HK 中国石油 采掘业 5522.29
3 0939.HK 建设银行 金融、保险业 1736.01
4 0728.HK 中国电信 信息技术业 1693.10
6 2628.HK 中国人寿 金融、保险业 982.12
9 2328.HK 中国财险 金融、保险业 623.32
10 2318.HK 中国平安 金融、保险业 590.21
11 1088.HK 中国神华 采掘业 522.42
13 3328.HK 交通银行 金融、保险业 496.80
15 0489.HK 东风集团 制造业 417.35
18 1919.HK 中国远洋 交通运输、仓储业 391.66
20 0753.HK 中国国航 交通运输、仓储业 382.91
21 2600.HK 中国铝业 制造业 371.10
22 2727.HK 上海电气 制造业 344.00
26 0598.HK 中国外运 交通运输、仓储业 285.77
27 2866.HK 中海集运 交通运输、仓储业 283.75
45 1133.HK 哈尔滨动力 制造业 184.64
49 0991.HK 大唐发电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79.94
57 0074.HK 长城科技 信息技术业 149.25
61 0980.HK 联华超市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143.13
62 2357.HK 中航科工 制造业 142.66
64 2698.HK 魏桥纺织 制造业 135.84
93 2626.HK 湖南有色金属 制造业 92.91
97 1053.HK 重庆钢铁 制造业 88.56
说明:1471家公司股票面值分为3种情形:35家公司股票面值为0.1元,3家公司股票面值为0.2元,1433公司股票面值为1元。本文在计算每股收益时,统一为面值1元。文中所称每股,实际指每1元面值股票。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周到
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等统计,截至5月16日,中国有上市公司1471家。他们的构成是:A股公司1232家,B股公司23家,H股公司98家,S股公司1家,A+B股公司86家,A+H股公司30家,A+S股公司1家。在此,我们对1471家公司作相应审视。2003、2004、2005年,各有1、1、16家公司尚未公布年度业绩。
境外上市公司有业绩优势
“贫富差距”的拉大,体现在不同市场上市的公司间。将“上证风云榜”百强公司与1455家公司中的百强公司比,同样是小巫见大巫。1362家与93家之和为1455家。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名,1455家公司中有23家纯境外上市公司进入百强。这样,百强公司将由南纺股份(600250.SH)占据末席。2005年,1455家公司中的百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9203.82、3855.09亿元,占1455家公司的68.56%、86.02%。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4041元、净资产收益率17.0815%,也要比“上证风云榜”百强公司高6.37%、30.91%。百强公司以外的1355、1262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1229、0.0948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仅4.8112%、3.7379%。
“一九现象”在1455家公司中有新的诠释。1455、1362家的一成,为146、136家。销售额前146、136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2405.03、27257.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33.17、1289.93亿元。146、136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1455、1362家公司的74.16%、67.46%,146、136家公司净利润分别占1455、1362家公司的89.99%、80.02%。这表明,以销售额排名选取一成公司时,只有1455家公司在2005年度形成“一九现象”。1455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026元、净资产收益率12.5923%,比1362家公司分别高40.55%、57.58%。
绩差公司比重连创历史新高,而且在境内市场更为明显。我们以每100家公司为一数量级,来考察亏损公司的影响。2003年,1470、1372家公司中,销售额后500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0018、-0.0007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0925%、-1.2703%;2004年,1470、1372家公司中,销售额后700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0078、-0.0034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3688%、-1.1373%;2005年,1455、1362家公司中,销售额后900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0056、-0.0098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2624%、-0.4479%。绩差公司以200家左右的速度连续两年增长。从净资产收益率看,纯境外上市公司中的绩差公司,盈利能力要相对强一些。
百强公司纳新又有机遇
我们必须改变大型优质企业以境外为主要上市地的现状,以缩小境内外上市公司的“贫富差距”。随着中国银行计划6月1日的上市,“上证风云榜”百强公司与全部上市公司中的百强公司的销售额、净利润差距又将拉大。舆论对大型优质企业境外上市的争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激烈。在没有达成共识前,把握大型优质企业放行到境外的节奏,就显得很重要。尚福林在《〈证券知识读本(修订版)〉序言》中说:“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健康而强大的资本市场,培育一批规模大、质量优、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蓝筹上市公司……,进一步增强本土市场对国内外企业和资本的吸引力,提升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才可能在未来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这是境内资本市场吸纳大型优质企业的根本目标,将推动“上证风云榜”百强公司的升级换代。
吸引大型优质企业境内上市的思路,在新的融资政策中已有体现。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就股权分置改革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等问题发表谈话时强调:为给大型优质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创造有利条件,稳定市场预期,对于一定规模以上公司的发行,允许发行人将部分股票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允许发行人授权主承销商超额配售一定比例股票(一般不超过发行总量的15%)。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起草说明》指出:“只允许经国务院批准的有限责任公司方可采用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行股票并上市”;“为支持大型优质企业发行上市,规定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发行人可以不受成立三年限制的豁免条款。”因此,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必将在新老划断后逐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