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总量型紧缩可能性在降低
[□特约撰稿 李慧勇] 2006-05-19 00:00

 

  钢铁等重点调控行业今年以来投资增速反弹迹象明显 资料图
  □特约撰稿 李慧勇

  

  从4月份的最新数据来看,经济过热的态势有所降温,这使得短期内出台总量型紧缩政策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经济降温但仍高位运行

  与3月份的经济骤然趋热相比,4月份经济略有降温。从生产方面看,基本上能够代替GDP反映经济增长趋势的工业生产增长16.6%,增速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从需求方面看,出口增长23.9%,增速比上月回落4.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29.3%,增速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

  4月份经济降温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二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速放慢。由于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4月底才出台,对当月新开工项目的影响有限,我们推测4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速的大幅度回落,也许和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指导,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出台的对几大过剩产业的调控有关。

  流动性过剩难题待解

  与经济的降温相比,有目共睹的是4月份主要金融指标总体趋热。

  尽管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流动性泛滥,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成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超供。出现这一现象的表面原因是经济快速增长,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增加;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放贷能力增加,但根本性的原因却是外汇储备增加过多,且缺乏有效的对冲工具。这一方面助长了实体经济的投资反弹,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的资金供给在金融领域内部循环,突出表现在反映直接的交易性货币供应量的M1增速和反映总的货币供给量的M2增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剪刀差。

  调控必要性仍然存在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除了调控经济的职能外,又增加了调控由于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过度投放的职能。因此在判断货币政策取向的时候,既要考虑经济形势的需要,又要考虑金融调控本身的需要。

  从经济形势来分析,尽管投资有所降温,但我们认为对投资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仍然存在。一是因为1-4月份29.6%的投资增长率仍然高于合理的可持续的增长水平;二是前期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和房地产等的投资增速反弹的迹象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调控的话,这些很有可能成为新的过热的源头。从金融调控本身来分析,货币超供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仍然存在着进一步调控的必要。总体上看,我们认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仍然存在。

  在具体的时间上,考虑到4月份经济已经开始降温,同时央行已经出台了上调贷款利率的政策,政策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数据的评估。我们认为,短期内调控部门再出台总量型的紧缩政策的可能性已经明显降低。在此期间内,调控部门主要通过对过剩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防止新的经济过热的目的。在纯粹的金融调控方面,央行将倾向于通过常规性的工具解决货币过度投放的问题。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