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贴现资金觊觎IPO
[□刘勘] 2006-05-19 00:00

 

  □刘勘

  

  昨日IPO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资金申购发行方式恢复,预示股票一级市场上短平快资金的需求量将要增加。由于股改后市盈率大幅下降,意味着一级市场风险相应降低,二级市场获利空间被打开,从而对暂时闲置的短线资金具有吸引力,尤其是票据贴现资金更适应于IPO资金申购,这可能也是近期票据贴现融资快速放大的原因之一。

  票据融资动向值得关注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票据融资余额19407.65亿元,比年初的16319.16亿元增加3088.49亿元,第一季度票据融资新增规模已经占到新增贷款1.26万亿的24.5%。对比去年全年票据融资只增加4194亿元,第四季度增加的721.73亿元还不到今年一季度的1/4,显然票据融资迅速增长。这对股票市场意味着什么?是否在为IPO发行作资金准备?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已有票据贴现资金入市

  票据贴现融资是指当票据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从而获得现款进行支付的活动。

  按照《票据法》规定,商业票据需要真实贸易背景,但在实际中很多票据并不一定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今年头四个月新增贷款1.57万亿,其中约有3000多亿元是票据融资的资金,票据融资增加幅度如此之大,数量急剧上升,其中可能有投机因素,相当一部分应该已经流入股市。

  其实银行贷款短期急速增加,以及票据贴现融资快速放大,历来与股票市场运行趋向呈正相关关系,尤其当票据融资资金部分流入IPO一级市场和股票二级市场,将不断推动股市上涨。银行资金通过票据贴现方式部分流入股票市场,曾经发生在2000至2001年上半年:2000年初沪综指为1360点,随着票据融资量逐步放大,其中部分违规银行资金陆续流入股市,将大盘指数一举推升到2001年6月的2245点。而这直接引发了2001年央行再度重申严禁银行资金违规入市,当时央行据此严查,为此一批银行支行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历史现象会否重演

  历史现象今天是否又会重演,值得高度注意。对于票据贴现业务,银行很难跟踪,就像贷款一样。如果贷给企业100万,企业用掉50万,还有50万用来炒股,银行是没有办法及时跟踪发现,并及时采取制止措施的。还有不少贴现银行对票据管理并不严格,持票人在贴现票据后通常情况下就完全拥有了资金使用权。加之防范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方式,将银行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风险控制系统尚未建立和完善,银行显得有些无能为力。直到现在,去年由银行发起成立的基金公司,被认为是银行资金可以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但在相关法规方面,关于银行资金能否进入证券市场,以及怎样进入证券市场,至今仍然没有明确说法或规定。

  因此,这些企业如果把票据贴现资金投入IPO一级市场和股票二级市场,很可能成为当前银行监管的盲点,相信有关管理部门也会关注这一现象。

  今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开始回暖,股指节节走高,一季度成交11194.42亿元。申银万国股市资金月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共有近600亿资金流入A股市场,其中不排除有部分票据贴现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在IPO开闸后,这种趋向可能还会更加明显。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