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张调控牌凸显政府决心
[□本报记者 唐文祺] 2006-05-19 00:00

 

  □本报记者 唐文祺

  

  这一周,楼市终于在真假传闻不绝于耳的环境中,迎来了意料之中的新一轮调控。

  5月17日,2006年楼市调控“国六条”出台,预示着新一轮“精确制导式”调控的正式启动。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房地产的发展走势再次作为主要话题。仔细研究一下会议的主要内容,对于房地产业的重要经济地位依旧予以了肯定,并且,中央自去年实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了抑制。但是同时得到强调的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原因是由于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户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这不由让人联想起不久前的“央行酝酿五成房贷首付”的传言,当时即引起市场轩然大波,房地产业界更是人心惶惶,普遍弥散着茫然气氛。虽然最后证实不过是虚惊一场,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在局部地方楼市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传言的出现不能不说是对政策“呼之欲出”的期盼性反映。

  实际上,5月份的燥热不仅仅表现在天气上。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70个主要城市中,只有上海、温州等几个城市的房价涨幅趋缓;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仍然处于上升通道,其中又以大连、深圳、北京等地表现突出。在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认为政策应从需求方面针对性入手的呼声非常普遍。虽然从整体而言,房地产市场的消费基调是抑制投机、限制投资、鼓励和支持自住性购房。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种需求本来就是基于不同条件、不同情况产生,虽然利用了税收等方法进行区分调节,但如果方法有限而落实不到位,仍然无法产生理想效果。

  因此,在“国六条”中,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便成为首要针对性措施。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中央要求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

  笔者认为,购房需求本身就包括了多种心态,如刚性需求、投资需求以及投机需求。对于房地产这样一种天生具备了自用、投资两种特性的产品而言,自用需求可通过调整住房结构、减少动迁需求等措施进行疏导;而长线投资需求则可以得到适度鼓励,使租赁市场得到良性发展,从另一角度来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目的。同时,辅以税收、信贷等“增加成本”的方式来限制投资者向投机者的转向,以达成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

  今夏的第一场台风已经袭来。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