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思路走向深化
[□本报记者 唐文祺] 2006-05-19 00:00

 

  □本报记者 唐文祺

  

  与去年出台的各项楼市调控政策相比,这一次的“国六条”可说是既相似又不同。专家普遍认为,在思路上的适度深化是“国六条”的关键所在,宏观调控正走向微观和定向、定量调控。

  “全国各地楼市的发展仍然存在不稳定性,采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调控手段,可以有区分的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运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丁祖昱解释说。“调控好比吃药,对于病人能够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对于正常人来说影响就不会很大。”他说,“因此,调控措施主要作用于那些楼市‘虚火’严重的城市。”

  “国六条”提出: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解读:丁祖昱认为,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实际上是宏观调控以来一再强调的主题。“这应该是主旋律了,每一次都会着重提出,但是需注意的是,再三强调的恰恰是最不容易做到的。”

  华东师范大学欧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南平认为,新建住房结构的比例问题是一大重点。由于住宅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属于“带有公共消费品特性的特殊消费品”,因此国家会尽到更多的责任来控制。

  “国六条”提出: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解读:余南平认为,使用信贷、税收等经济工具更易形成差别化对待和进行楼市调整,以达到“有区别”的效果。他指出,信贷、利率等方式较为有效,但并不是最有效的。“税收才是公众利益最大化的体现,但政策中只是提出在流转程序上进行税收以排除投机的不必要需求。”他个人认为,作为一种根本性的调节手段,税收政策应贯穿于整体的房地产产业链中。

  “国六条”提出: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解读:与过去相应的调控政策相比,抑制需求的思路开始变得明确。丁祖昱分析,此项条款对于减少动迁造成的硬性市场需求具有引导作用。“动迁这种刚性需求更具备紧迫性,适度合理控制、避免提前释放,这对于普遍市民的利益也是一种保护。同时,也可以看出,合理控制与引导、调节住房需求是相协调的。”

  “国六条”提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

  解读:高力国际华东区常务董事翁琳就此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类似现象未必是引发该次调控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在此之前,有关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来控制过热的局面,这一次是予以强调。

  “国六条”提出: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解读:对于这一条,余南平认为,该项措施应更多依靠行政手段来完成。“同时,要适度鼓励投资但应当着重防止利用价差来获取额外利润,强调住房保障功能,这就需要靠一些硬性手段,如长期持有房产、实行控租等规定,避免投资者向投机者的转变。”

  “国六条”提出: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

  解读:高力国际的翁琳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整体透明度尚需提升,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但从某些地区已经逐步完善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的成效来看,成效较为显著。“当然,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仍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善和发展。”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