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盈利后再考虑再融资
[□本报记者 李小宁] 2006-05-19 00:00

 

  □本报记者 李小宁

  

  2005年5月17日下午3点,中芯国际主席兼总裁张汝京在上海的总裁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畅谈芯片产业的前景和中芯的美好蓝图。

  记者:最近中海油、中铝都在香港市场配售新股,而中芯国际在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有没有考虑再融资?

  张汝京:中芯一直关注资本市场的动向。因为中芯还没有盈利,股价走势一般,市盈率也低,这时候再从股市融资,对中芯来说,价值得不到体现。在实现盈利以后,市盈率开始体现中芯的价值时,中芯会考虑在亚太和欧洲其他市场融资。

  记者:芯片代工行业的毛利在竞争中是逐渐下降的,你怎么看待芯片行业的竞争和发展?

  张汝京:在一段时间内,芯片行业的边际收益率确实是下降的,但是不同产品的附加值不同,售价也不同,中芯在这里选择的道路是逐步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取代技术含量低的加工。提高自主的研发能力也是中芯的必然道路。

  记者:怎么看中芯的竞争对手?

  张汝京:今年一季度,芯片业前四强中只有中芯的业绩是逆市成长,台积电、联电、特许标准的营业收入都下降了,台积电下降了5%,联电下降12.7%,特许标准下降了3.4%。单位产出方面,中芯累计投了40亿美元,台积电累计投了320亿美元,中芯的投资是台积电的八分之一,但是中芯用台积电八分之一的投资产出了台积电七分之一的收入。比较台积电和中芯,关键就是折旧提的不同。

  台积电已有相当的历史,折旧因素已充分消化,它们的财务结构是20%的折旧+45%的毛利+35%的营运费用,而中芯2000年才开始投厂建设,40亿美元要在5年内提完,财务结构大不相同,60%的折旧+12%的毛利+28%营运费用,如果中芯的折旧提完,中芯的毛利完全可以和台积电比较。

  记者:中芯就是一个“多国部队”,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在管理上怎样确保中芯的执行力?

  张汝京:在管理上我们要做到三公三合:公开、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比如开始我在德州仪器的时候,那就是“多国部队”,在那里我学习了很好的管理经验。

  记者:中芯的期权激励是怎样的一种结构?

  张汝京:我们的期权和一般企业不一样。比如INTEL的期权是给中层和骨干人员,我们是全员持股,连保洁阿姨都有中芯的期权。我们在这一点上是绝对三公。哪一个层次拿多少期权,都有明确规定。当然,国内员工因为没有QDII,还不能持有海外上市公司股票,我们就采用公司持股,代员工持有股票期权,如果员工要行权,我们就把差价部分给员工。

  记者:中芯自创业以来,经过不少的风波,而且你也说过,目前的工资收入也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你对这一切怎么评价?

  张汝京:收入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有一种渴望,要做一番事业可以和永恒相连。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