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理性的市场 空间更大
[□书麟] 2006-05-22 00:00

 

  □书麟

  

  2005年底以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和成交率都呈下降趋势。与艺术市场过去两年的火爆局面相比,巨大的落差无疑令人感受到了一丝寒意。于是,艺术市场泡沫破灭、崩盘之说不绝于耳。事实上,低成交率和价格回归的局面正说明投资者变得更专业和理性,预示艺术市场进入更好的发展阶段。

  艺术热潮尚未超越经济基础

  2003年,国内艺术市场开始飞跃式发展,市场一片向好。这时,已经有艺术市场存在泡沫一说。多数人会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膨胀的日本艺术市场热潮,这次热潮结束之后是长达十余年的冰冻期,给日本艺术市场带来沉重打击。但我们可以看到,那场热潮的产生到结束,正好贯穿日本经济发展高峰到经济泡沫破灭的全过程,这场泡沫并不单纯是艺术市场的,它属于整个日本经济。

  艺术市场热潮是否危险应当以经济环境来衡量。盛世兴收藏,艺术是最后一个请进家门的,却是第一个被请出家门的。当年的日本经济在遭受危机重创,企业纷纷濒临破产的情况下,自然再无力支撑艺术市场发展。而以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艺术品作为奢侈的消费品远远没有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这种需求还会随着新一代富翁们对精神财富的追求而不断扩大。目前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较低价位,国内艺术市场相对国际艺术市场还微不足道。从长远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品市场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艺术市场危机是缺少精品

  艺术市场的火热,带来的是艺术家们的躁动,一些人违反艺术市场常规,直接参与市场活动,把自己当成印钞机。他们在炒作、复制、迎合市场的过程中忘记了艺术本身的价值。巴塞尔博览会亚洲顾问南派克先生针对中国艺术家的现状说道:“现在有一些艺术家收入提高,生活状况改善。他们是否能保持对高度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自我要求呢?有些人现在已经像机器一样工作,不断复制自己。”这种躁动带来的后果是艺术精品匮乏,市场上充斥技巧拙劣、思想空洞、毫无新意的作品。

  国内艺术市场的真正危机,是精品匮乏。从历史角度看,艺术品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这种安全性只对精品而言。对于成熟理性的投资者而言,艺术市场不是价格太高,而是精品实在太少。

  炒作为艺术市场带来机会

  炒作确实存在,这是艺术市场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人乐此不疲,一些人则认为这样会毁掉艺术市场。但如果仔细分析市场情况,我们会发现艺术市场的所谓炒作,更多的是圈里人自己呐喊,对投资面影响很小。当艺术市场价格调整,逐步回归理性的时候,受伤的也只是少数几个蒙头冲进来以为能捞一把的门外汉,真正的艺术市场经营者和有实力的投资、收藏者并没有受到打击。

  通过艺术圈和媒体的炒作,艺术品收藏市场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艺术话题的大众化,给艺术市场的发展打下了更深厚的基础。因此,这样的炒作非但没有伤害,反而给艺术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机会。曾经有人建议某投资者在一万元买进艺术品时,得到的回答是:“一万元,我买他有什么意义?等到十万元再说吧。”毕竟,好的价格,才能使人们更珍视艺术作品,更认真地投资这个市场。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