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遭遇销售寒冬
[□本报记者 贾宝丽] 2006-05-23 00:00

 

  □本报记者 贾宝丽

  

  今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的持续火爆使得大部分资金被偏股型基金所吸引,这也使得货币基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据记者了解,在5月初发行的个别货币基金,发行期已经过半,但募集规模还不足10个亿,这与货币市场基金之前动辄几十亿的现象形成了天壤之别。

  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一季度末,28只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规模为64.78亿,而今年初发行的交银施罗德货币基金、融通易支付货币基金、工银瑞信货币基金和汇添富货币基金的发行业绩也非常不错,其中,最高的工银瑞信货币基金首发规模达到88.4亿份,最少的融通易支付货币基金也有28.23亿份,像近期这样发行时间过半还不足10亿的实属少见。

  货币基金在这段时间之所以受到如此冷落与偏股型基金今年以来业绩的大幅上涨不无关系。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9日,174只偏股型基金(包括54只封闭式基金)中,超过一成的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50%;156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20%;所有偏股型基金都有10%以上的净值增长。

  偏股型基金动辄10%的收益率让年收益率仅有2%左右的货币基金相形见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偏股型基金一天净值的增长率就能达到货币基金一年回报率的好几倍,这让许多老百姓口袋中的资金在惊醒以后立即转向偏股型基金,也就形成了今年偏股型基金发行一片火爆的局面。

  不仅新货币基金的发行规模萎靡不振,一些原有的货币基金规模近段时间也在大幅缩水。某集团公司下属财务公司经理对记者说:“前段时间,偏股型基金净值上涨飞快,我们要划拨资金再去申购,太浪费时间,就直接将原来持有货币基金转到同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偏股型基金,这样又快又方便。”而像该财务公司的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

  从某种程度来说,货币基金成为短期资金蓄水池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明显,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来临时,这些资金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而当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这部分资金又会撤回到货币基金当中,一边等候机会,一边享受接近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