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冲基金的下一个馅饼?
[□本报记者 夏峰] 2006-05-23 00:00

 

  □本报记者 夏峰

  

  从手握万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业看来,如何开拓中国市场是其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发展战略。记者近日从对冲基金业内了解到,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创新和放开,对冲基金将迎来中国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

  某知名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许多对冲基金目前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例如,Hillhouse Capital、Greenwoods Asset Management、Dynasty Asset Management以及Grand River Investments等。不过,受有关政策的限制,该些公司均是离岸注册。

  据了解,随着中国将于今年底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不甘落人之后的对冲基金已经提前“热身”,并在一些领域开始操作,比如通过QFII、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项目等渠道进入中国。不过,我国在金融期货、股票卖空机制和货币自由兑换等方面尚未开闸,对冲基金尚不能在中国大展拳脚,因为其许多规避风险的机制无法发挥作用,监管层暂时也不会放松有关限制。

  从更大的范围看,由于美国加强了有关监管,亚洲成为对冲基金的重点发展地区,只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由于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区施行了相当优惠的税收政策,审批过程也非常简便,所以对冲基金近几年在上述地区的发展非常强劲。根据Eurekahedge的统计,总部设在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的对冲基金公司数量已占全球所有对冲基金的10%和14%。

  对于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如何防范对冲基金的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在监管层看来,信息披露、迅速转移投资等对冲基金惯用手法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我国香港已实施许多新规则,防止投机资金破坏地区的金融安全。

  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对冲基金通常服务于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所以信息披露并不是首要任务。此外,现今的对冲基金与从前已大不相同:10年前,大型对冲基金都以货币和商品作为投资重点;目前,债券、股票和股权投资成为全球大型对冲基金的主要投资品种。“很多情况下,对冲基金是一个长期投资者,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搅局者’。”他说。

  在他看来,对冲基金在中国的春天已经为时不远。

  ■金融观察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