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啊,消息
[◎应健中] 2006-05-24 00:00

 

  ◎应健中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教师、律师、编辑、证券公司高管

  今天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信息发布已发展到极其先进的程度,平面媒体的发展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信息,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资讯,而网络的兴盛又为投资者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回想十多年前,投资人想要获取资讯还真不易啊,有些细节现在简直可以拿来当笑话讲了。

  上证所成立之前,买卖股票主要通过柜台交易,那时还没有专业的证券媒体。现在的股民怎么都想不到当年在上海西康路101号的“静安证券业务部”挂牌的8个股票,是以如下的方式来播报行情的:每到晚上7点,打开电视机,电视台播音员蔡淑英或郭桦以每天不变的语调念道:“这里是‘小菜场节目’,下面先播送今天的菜价”,在念完了大白菜、菠菜、辣椒、冬瓜……的价格后,就开始念今天股票和国债的交易价,在柜台交易的年代,这种状况维持了好几年。

  1989年,柜台交易开始红火,万国证券登台亮相了,市场的集散地从西康路101号转到了人民广场边上的万国黄浦营业部。那时市场人气鼎沸,可市场无任何资讯产品,于是民间的印刷品应运而生。那时市面上两种股票刊物十分行俏,一份是亚商的《金融投资信息》,每周一期,偏重于证券知识的传播;另一份是万国黄浦的《股市大哥大》,每天一份,偏重于行情分析。我当时在亚商,每期在《金融投资信息》上撰文,而《股市大哥大》的主笔是张磊,他时任万国黄浦的交易部经理。这些印刷品每份2元,每次拿到市场上总被一抢而空,有时黑市还炒到10元一份,并且印刷品推出后不到一小时,市面上就会出现假冒品。那时才感受到什么叫“洛阳纸贵”。这样的局面维持了几年,用现在规范市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这些东西都属于“非法出版物”,但不可否认就是这些印刷品对当时筚路蓝缕的股市起到了普及证券知识的作用。

  1990年,贺宛男在《新闻报》推出了上海滩第一个“证券市场专栏”,这是中国内地正式媒体最早开办的股市评论专栏,我有幸成为这个栏目的撰稿人。

  三大证券报问世后,那些“地下出版物”还断断续续存在了些时候,到90年代中期,渐渐消失了。

  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10多年前买卖股票全看消息,而消息的主要来源就是证券报,但每天拿到报纸时几乎与早上开盘的时间相差无几。我有个大户朋友,他周围有一帮炒股的朋友,那时称为一支“船队”,为了能在当天晚上得到明早《上海证券报》上的消息,他们跟印上证报的印刷厂的工人接上了头,每月支付给他500元,而他则在每晚9点通过电话告知第二天报纸的主要内容,而这个朋友记下后再告诉“船队”里的每一个伙伴,大家连夜商量第二天怎么操作。那时候股民获得消息尽管很累,但却乐此不疲。后来交易所试行新闻发布制度,每周五收市后开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而且电台也开辟了证券报道,当天公布的市场信息在晚上6点的广播中就可知道,那个印刷厂工人就此断了这条财路。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