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期国债:抢券难掩分歧
[□本报记者 秦宏 秦媛娜] 2006-05-25 00:00

 

  未来收益率趋势让机构很是琢磨 本报记者 徐汇摄
  □本报记者 秦宏 秦媛娜

  

  国债一级市场火爆依旧。昨天记账式六期国债招标获得了2.13倍的超额认购,成为一周来最为抢手的债券品种。然而,在一片追捧声中,机构间的分歧也在悄然隐现。

  避税效应仍是卖点

  本期国债为7年期固定利率债券。昨天,六期国债251亿元竞争性投标额吸引了535.5亿元的认购资金。同时,本期国债的中标利率虽然落在此前机构的预期之内,但是比二级市场同期限结构债券低了约13个基点。

  自上周起,由于央行在公开市场加大回笼力度,加之新股发行造成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间隙性紧张,近一周来新券发行的认购倍率均出现下降,其中上周五发行的国开行第八期金融债券的超额认购倍率降至1.04倍。而与其他新发债券品种相比,六期国债发行显然并未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研究员表示,国债利息的免税功能,使得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国债品种具有刚性需求,从而导致今年以来每次国债发行均会受到金融机构的追捧。

  发行结果显示,与前五期发行的国债相似,银行继续成为国债最大的买家。在305.6亿元的发行总额中,约74%的发行量被银行认购,比第五期国债上升了8个百分点。其中,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认购103.5亿元,在银行认购总额中占了45.7%。来自券商的认购量则另占了21.92%。按以往“惯例”,券商认购量中相当一部分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委托认购,因此本期国债中的绝大部分可能为银行持有。

  机构判断有分歧

  尽管六期国债继续受到银行的追捧,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机构均认可目前的收益率水平。

  发行结果显示,在来自银行的主力认购资金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本期债券的定价似乎出现了分歧。在本期国债的认购额中,虽然四大行占了103.5亿元,但是主要来自农行、建行和工行。其中,农行以51.1亿元的认购额成为本期国债的标王,建设银行以34.9亿元的认购额排名第二,工商银行也认购了15.5亿元,排名第六位。相比之下,中行只拿了2个亿的基本承销额。

  以往的认购结果显示,四大行通常在国债招标发行过程齐头并进。这一微妙的现象显示出,机构对未来收益率水平的判断开始出现分歧。

  分歧可能起源于央行近期的操作。上周央行面向部分信贷投放过快的机构发行千亿定向央行票据后,虽然并未立即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但却被不少研究机构视为,这是央行收缩银行体系流动性,进而抑制信贷快速投放的开端。同时,本周公开市场操作的结果又带动了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由于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突破2.3%关口,本周企业短期债券收益水平全线攀升了5至10个基点。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一年以下短期债券的收益率水平已经上升,从近期央行操作的基调上看,未来市场流动性出现持续紧缩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水平将会面临上升的压力。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