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集团谋求成为建筑业技术基地
[本报记者 杨伟中 通讯员 章华平] 2006-05-25 00:00

 

  □本报记者 杨伟中

  通讯员 章华平

  

  上海建工集团“十五”期间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重大工程建设取得硕果累累,如今它又通过制订“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以科技促建设”的举措。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近日强调,要动员以G建工为核心的上海建工集团系统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在“十一五”期间全力以赴加快攻克大型地下空间开发、大跨度钢结构安装、大型交通枢纽、磁浮高速新型轨道结构和节能生态建筑等重大工程中关键技术难题,到2010年,上海建工集团要在有优势的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并成为我国建筑业重要的技术开发基地。

  “十五”期间,上海建工集团依托承建的重大工程,投入数亿元,通过开展技术储备和重大课题攻关与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共取得46项国家、建设部和上海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包括“舟山引水工程施工技术”、“上海科技馆工程施工技术”和“上海卢浦大桥施工技术”3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殊荣。这些科技成果,打破了上海软土地基条件下深基础施工的各种禁区,攻克了超高层施工、超大型构件安装的不少难关,取得了高性能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并在大跨度桥梁安装、大空间钢结构吊装技术、地铁隧道盾构、跨海大桥和海底光缆埋设等特种施工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科技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名列全国建筑企业集团前茅。为此,上海建工集团昨天下午举行的企业科技大会上,以特别的仪式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建工集团顾问总工程师叶可明以“特别贡献奖”,授予上海特殊钢结构工程施工专家吴欣之和磁浮轨道梁机加工专家张正纲“杰出贡献奖”,并隆重嘉奖一批科技功臣、科技启明星和能工巧匠金奖获得者和两支科技创新团队。

  集团总经理兼G建工董事长徐征所作科技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国家和上海新一轮发展机遇,上海建工集团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实行重大科研项目领导负责制、推行科研项目承包制、设立重点科研基金,并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研发人员收入,鼓励专利发明和创新论文,以及加快形成在集团各个专业领域中出类拔萃的、有影响的科技领军人物、专业权威队伍和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及工人技师队伍。据了解,该集团已经列出了一张今后五年科技攻关课题量化“任务单”:重点实施对“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大跨度钢结构安装技术”、“建筑改造技术”、“建筑工业化技术”、“建筑节能与生态建筑技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建造技术”、“磁浮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和“施工控制与虚拟施工技术”及“总承包、总集成管理技术”等12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