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场费600美元 投资人争相挤进衍生品论坛
[□本报记者 刘意] 2006-05-29 00:00

 

  上海衍生品论坛吸引力越来越大
  □本报记者 刘意

  

  昨日,第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如期举行。

  “下午的分会入场费就得交六百美元,但我们仍然决定要参加!”新加坡的谢先生这样对记者说。

  谢先生是新加坡的一个从事铜铝贸易的商人。他认为,能够参加这样一个高层次的论坛,即使再花一点钱也无所谓。

  不少与会人士对记者都表示,随着与周边资本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期货市场的地位开始重要了,“所以这次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举办的衍生品论坛,当然值得关注。”

  据了解,本届论坛汇聚来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国内外金融机构、著名金属和能源企业的高层人士以及衍生品领域的知名专家等。顺理成章,争相“挤”进会场,也就成了第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的一大特色。

  虽然举办地已由第二届的金茂大厦改到了空间更加宽大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但较第二届论坛几乎大了一倍的主会堂,仍然显得十分拥挤。座位已经挤得密密麻麻,会场最后面及周围却还有不少人站着听讲。

  而茶歇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如下的一幕:大厅里三五成群的参会代表一起就某个话题热烈地讨论着,这给另外企图穿越人群的与会者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不得不费力地绕道而行。有意思的是,这些谈话的投资者除了期货投资人之外,还有证券投资基金经理、证券公司的上市公司研究员以及其他行业的各色分析师。

  在下午同时举行的能源以及金属分会上,“挤”的状况也未见改善。领取同声传译耳机的服务台前,许多只手摆在了服务生面前。“别急、别急!肯定有的。”服务生几乎忙不过来了。

  “挤”,正显示了本届论坛的人气。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形容,中国期货业从一诞生就是个“苦孩子”,这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期货业此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边缘地位。期货对国民经济影响仍十分有限,而作为期货市场的主体,期货经纪公司受业务单一等影响也大面积亏损。

  而上海衍生品论坛的人气,却似乎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往昔不被人关注的期货市场,正在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之内。

  “我们现在每天晚上都要看LME的有色金属期货行情,一直等到凌晨两点LME收盘。”有投资者这样表示。

  “现在每天打开证券报,我肯定要先看期货版。”还有投资者这样表示。

  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国九条、“十一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纲领性文件对“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强调,国内期货市场非主流化的境遇将会逐步改变。

  在这次衍生品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强调“中国期货市场是发展中的新兴市场,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在和业内人士的交流中,他们对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也表示了极大的信心和乐观。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