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挺
一地的危机,在另外一地看来就成了商机。去冬今春,广东、上海、浙江、海南、福建等地液化石油气(LPG)突如其来的一场“气荒”,正在成为刚刚整合完成的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下称:延长集团)参与市场竞争的商机。
陕气南下
“我们的液化气,用汽车只要二天就可以拉到广东东莞市。”26日,在福建召开“2006年液化气终端营销研讨会”上,陕西民生燃气公司总经理段刚给一群来自华南、华东地区的LPG分销商们做推销,“而用火车运,1800多公里的路程每吨产品也只需要400元左右的运费。”
段刚所指的液化气来自于延长集团。5月中旬,组建了半年多的延长集团第一阶段的内部整合顺利完成———下属的延长油田股份公司(下称:延长股份)成功组建。延长股份整合了陕北地区原来分属不同部门的22个具有石油勘探、开采资质的原油生产企业,从而使得陕西石油生产企业形成了大兵团作战模式。延长股份年原油产量约为1000万吨。LPG约为60万吨。
而延长股份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手伸入了广东的LPG市场。“延长跟我们签了一个运输协议,委托我们对外运货。每天200吨LPG。一年约为7.2万吨。而且这个量会逐年增大。”段刚介绍。
这意味着延长股份的LPG产品将走出原来的相邻四川、重庆、湖北和河南等公路运输的500公里圈,将“势力”范围拓展到华东、华南地区。
在此之前,陕西地区每年80%的LPG过剩,需要对外输出。由于各炼厂起步晚、规模小,所有的业务都通过汽车运输,而汽车运输中的安全性和成本(同样到东莞,汽车的最低运输成本为1200元/吨)等原因,制约了陕西的LPG产品向更大的华东、华南市场发展。而且内部容易发生价格战。
试水竞争
这样,当延长股份的炼油能力从去年的700多万吨迅速提升到今年的近1000万吨时,LPG的商品供应量也将大幅增长。但原有的市场没有扩大甚至变小。广东等地市场的巨大需求缺口就吸收了延长的注意力。
2005年广东LPG的消费量约为535万吨,已经占到了全国消费总量四分之一多。但本地三大炼化厂的供给量只占总量的8%左右。其余的需要80%国外进口。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石油价格上涨而带动的LPG价格上调,从而导致了进口价格与国产价格倒挂现象。而且由于原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LPG进口商的进口意愿不断弱化。继去年华东地区进口下降了30%多之后,今年上半年,这种下降趋势进一步蔓延到了华南———包括华东和华南的LPG进口同比下降了25%。
这正好成了延长集团的机会。随着在今年六月份铁道部新的危险品运输管理条例将正式颁发和实施,被关闭了两年多的LPG铁路运输之门将再次打开。“我们的业务将会呈几何级增长”。段刚说。而拥有陕西惟一一家LPG铁路运输专线和资质的民生燃气,无意间也成全了延气南下的计划。
“更重要的是,LPG无论是定价还是销售上,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中石油、中石化集团把供货权和出厂价的定价权下降到各地的炼厂,他们只是作为一个产品供应者———坐商的角色。”广东油气商会的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介绍。“延长集团的南下,一方面可以多构建商品流通渠道,与分销商建立关系并积累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同时也可以避免一开始就与两大巨头发生正面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