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5月20日,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探索、回归、再探索———文楼雕塑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香港著名雕塑家文楼从艺50余年来在北京举行的首次大型展览。展出作品包括雕塑、油画、水彩画和版画,共100余件,整体展示了文楼几十年来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就。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主持,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中国美术馆第一任馆长刘开渠先生的夫人程丽娜、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以及社会各界人士。
文楼,1933年出生于广东,3岁移居越南,在中国台湾接受教育,1960年定居中国香港,曾旅居英美多年。文楼先生勤奋、执著,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艺术经历都异常多彩,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自20世纪80年代起,文楼就已经开始对中国美术中的文人画体系作全面思考。《竹系列》雕塑就是这种思考的成果。竹子一直是中国文人画中十分重要的题材,中国文化传统讲求治学上的“通”,文楼的《竹系列》中,对“竹”的体验,为“竹”做的造型,表现了一种将自我意识投身到自然物学上的“通感”,也表现了他在金属材料上化“刚”为“柔”的“通术”,更表现出他在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上臻达的“通境”。他在雕塑创作中所走的中西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当代雕塑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与成就。在雕塑“竹系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欣赏之后,他对自己的艺术探索仍旧坚持不懈,仍要继续探索。当21世纪中国艺术蓬勃发展之时,他将近半个世纪所经历的艺术历程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