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联手环球资源争夺B2B
[□本报记者 陆琼琼] 2006-05-30 00:00

 

  资料图
  □本报记者 陆琼琼

  

  慧聪国际(8292.HK)29日表示,将与B2B电子商务服务商环球资源(Nasdaq:GSOL)组成战略联盟,后者同时对慧聪进行战略性投资, 通过其全资子公司TMH(从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手上)收购慧聪国际10%股份,每股作价1.6095港元,有关的股份转让预期明日完成。

  届时环球资源的主席兼行政总裁韩礼士将加入慧聪董事会任非执行董事。双方的合作将诞生中国最大的B2B战略联盟。

  公告显示,根据双方达成的一项期权契约,环球资源可在此次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随时增持慧聪国际股份至35%左右,如果行使此项期权,环球资源将根据香港监管条例,向所有持有慧聪国际股份的公众投资者发出收购要约。

  慧聪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商务资讯服务机构,B2B电子商务提供商;环球资源则是全球领先的网站、杂志、商展等服务的B2B整合推广方案提供商。

  结盟后,两家公司共拥有72家行业网站,服务于约400万家供应商和遍布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的95万名买家。2005年,两家公司的营业额共约1.5亿美元。

  环球资源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韩礼士表示,慧聪拥有领先的行业搜索技术,是对环球资源已有业务的绝佳补充。两家公司将携手提供中国最全面、最专业、最有效的B2B服务。

  慧聪国际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郭凡生说,环球资源的多渠道出口推广平台和在内容上的专长能够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新联盟将彻底改变中国B2B市场的竞争格局。

  受合作利好消息的刺激,慧聪国际29日收盘于1.70港元,涨17.24%。

  慧聪“舞剑” 意在阿里巴巴

  □本报记者 陆琼琼

  

  慧聪国际与环球资源的结盟被业界认为是应对他们共同的对手———目前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的举措。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阿里巴巴以87.2%的优势占踞这一领域的第一名,排在第二的环球资源和排第三的慧聪合计份额不到15%。

  易观国际资深网络分析师陈海滢认为,环球资源入股慧聪,着眼于利用双方在业务上的协同发展,以增强在B2B行业中的竞争实力。但要想对市场领先者阿里巴巴构成明显挑战,还必须加强对垂直行业的挖掘。

  陈海滢认为,慧聪具有良好的行业覆盖并在资讯方面具有特色,但其行业纵深不如垂直B2B,而整合又逊于阿里巴巴。慧聪的业务在多个方向铺开,但缺少具有决定性优势的服务,这是其经营状况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根据该公司2006年一季度业绩,亏损2031万元,上一年度同期亏损410万元。

  2005年8月,慧聪国际以474万美元现金将旗下中国搜索公司42.5%股权出售,但仍未扭转其亏损局面,如不计算出售收益,慧聪国际2005年总计亏损近6000万港元。

  而成立于1980年的环球资源近年来将业务重点转向会展,但2005年第一季度营收只有2280万美元,比2004年同期收入减少900万美元,净收入仅为200万美元。

  2005年10月,环球资源把总部从香港移师深圳,因为中国内地市场贡献了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51%的收入,但即使广东地区的总营业额也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

  自从去年夏天,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软银注资铭万,中国互联网B2B领域似乎进入了黄金增长期。

  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2005年中国B2B电子商务研究报告》也显示,2005年中国B2B行业的交易总额达8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预计2007年底将达到3090亿美元。

  易观国际的陈海滢提醒内地疯狂增长的B2B网站要有自己各自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

  他说,B2B业务的成功越来越不局限于B2B本身,阿里巴巴在搜索引擎、C2C(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较强实力的业务线可以与B2B协同,形成打通B2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整合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业务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这已成为阿里巴巴重要的竞争优势。

  “除了整合供求信息以外的其他服务,深挖垂直行业也是B2B发展的重要趋势,环球资源入股慧聪后,在整合方面与阿里巴巴相比仍处于劣势,其出路在于深入行业,了解各个行业的不同的资源与需求特点,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客户的需求。”陈海滢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