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将步入深度调整
[(本文整理 柯鹏 李和裕)] 2006-05-31 00:00

 

  陈晟
  上证第一演播室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和裕

  嘉宾:陈晟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分院副院长

  网址:www.cnstock.com

  楼市调控风暴已经来袭。昨日,上证第一演播室在第一时间请来房地产专家,就《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意见》)进行互动讨论。专家表示,此次精确调控用一系列数字化的表述将调控压力更多的从市场转移到地方政府,落实到位的话,房地产业即将步入长达1-2年的深度调整期,开发商必须加强多元化融资和“精耕细作”,才能度过寒冬。

  调控压力由市场转向政府

  主持人:九部委十五条意见的出台,不少开发商说“一块石头落地”,有些还认为政策“杀伤力”并没有超过预想,意见出台第二天的房地产股上扬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那么,此次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和去年的七部委新政相比,有何不同?

  陈晟: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的七部委相比,今年又新增两个部委,第一个是监察部门,第二个是统计部门。增加这两个部门的目的就是使得这次政策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可行性加大,监察和统计这样的“业绩考核”部门参与,各地政府也有了压力。而从税收、信贷和土地等调控手段来说,还是相对温和也是符合市场要求的,所以这次政策重要的还是要求政府应有所作为。

  主持人:这次的九部委十五条意见非常量化,形成“精确指导”,您认为这些意见能“准确落地”吗?

  陈晟:我觉得这次主要是调控市场的供应结构,其次就是土地政策及对房型的要求,90平方米或是70%的比例还是符合目前市场主力面的。具体在执行力度上我觉得央行也应给予相应指导,因为可能在调控进程中,各银行也有它选择的空间。各地的细则如果出来,政府也应在操作环节上给予指导,不能有漏洞。各地的细则出台时间跟中央需要保持一致,我相信速度会很快。

  房产调控和金融联动

  主持人: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对金融市场也有深层次的影响,有网友问,房产金融会不会有新发展趋势?

  陈晟:我觉得未来的房地产金融的走势,多元化一定要加快,同时资产证券化应该加快出台。比如,普通投资者通过投资银行贷款证券化之后的产品,依然能够获得稳定的回报,我觉得也能够缓解目前大量的投资需求。

  主持人:又有网友问,这次我们的宏观调控会不会像去年一样,造成海外投资者“趁虚而入”?

  陈晟:我觉得目前的调控政策对开发商还是从严的,比如原来的空置三年的房子不能作抵押了,资本金也有35%的要求。当然现在央行注意到这个问题,也给我们国内的知名开发商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我认为应该有多元化的一种选择,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海外的资金它是以长期为目的的或者是以投资房产为目的,整体来说我觉得可以鼓励,因为毕竟是为了拉动城市的进展。但是,如果目的是为了短期的回报或者是获取我们的汇率上的回报,这里的监管一定要加强。

  房地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主持人:最后请您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这次的“国六条”及其“十五条”细则做一个定位。

  陈晟: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从来没有这么坚定,城市化进程不停止,支持就是存在的,调控也不会停止。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于城市化的进程是有帮助的,房地产市场带动的行业比较多,但是我们希望金融服务业、资讯业、其他投资业能够加强,和房地产业形成联动。由于土地的开发周期较长,所以可以说,这一次的精确调控将在今后1-2年内持续发挥重要作用,落实到位的话,将引发房地产市场一次深层次的变革。

  (本文整理 柯鹏 李和裕)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