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背后的财富
[□张晓晖] 2006-06-03 00:00

 

  □张晓晖

  

  指数涨了70%了,牛市来了。欢呼雀跃之余,还是要想想牛市为什么会来?站在高处想一想,很多事情就会明白些。

  牛市背后是以逐利为目的但找不到去处的外国钞票,见咱中国和平崛起了,于是大量流入,看好了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特别是美元乘上八,变成人民币乖乖不得了。再对比A股的股价,不是上海南京路、天津滨江道、成都春熙路的价儿,而是地摊上的价儿。想想看,最好的宝钢合半个美元,最好的招商银行还合不到一个美元,在美国连一个汉堡包都买不下来,更不用说与汇丰、花旗的股价相比了。这种思维方式很快从QFII传给了国内的基金经理们,于是开始了钞票对股票的狂扫!

  再看咱国内。银行的人民币存款超过15万亿了,这还是股市上牛头一露,分流了一部分,不然还得多。这些钱干什么用呢?虽说老百姓的消费意识不强,还不敢消费,但也保不齐哪天忽然从粮食布匹到油盐酱醋,也像股市一样狂扫一把。

  银行扛着15万亿也累得慌,居民存款要给利息,放贷出去不一定能收得回来,怎么办?

  GDP也挠头,由于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摩擦,再看看外边反倾销的调门儿,出口这驾马车的劲头儿看来不大了;消费短时期起不来,买房、医疗、孩子上学,三座大山压得人有钱不敢花;那么还得靠投资拉动,但投资拉动的钱从何而来呢?

  GDP的这种特征和1998年差不多。那时候,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出口急速下滑,老百姓把钱包捂得紧紧的,就是不消费。怎么办呢?经济增长还要力保8%,结果是紧急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国债搞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投资,从长江堤坝、铁路、公路到国家粮储设施———您不是不敢花钱吗?国家跟您借钱,然后替您花钱。

  但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财政政策已经不那么积极了,基建当然还得搞,奥运,修路都不少,但单纯靠发国债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国家还要搞新农村建设,也得花钱。既然是“反哺”,国家当然要拿出一部分财政收入作转移支付,该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农村这个数儿小不了,因为农村不变不行了,农村不和谐,咱城市也和谐不了,做出来的东西如果农民不买,将来城市人下岗的就更多了。

  而新农村建设之外,还有好多地方要花钱,港口、公路、市政、公用事业、矿山……怎么办?靠国债项目?但国债发了就要还,虽然可以发新债还旧债,像蒸包子一样一屉顶一屉,但时间长了,就成了赤字经济;何况,国债的量如果发得过大,还会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能像1998年那样您不花钱,我替您花。

  怎么办呢?得鼓励您自己花。这么多事儿,归到一块堆儿,就是要吸引民间资本直接进入资本市场,买股票、买股权,靠直接融资支持经济增长。

  从这一点说,牛市来的正是时候。资金多了,直接融资的数量和比例都可以提高。如果没有牛市,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是不可能的。牛市背后必有大量的社会财富作支撑,但投资结构变了———牛市会把一部分存款从银行搬到股市去。

  值得称道的是,现在的市场与过去相比,阳光了很多,而且种种规定在努力抑制恶意圈钱。有本事的企业就能融来钱,不管是公开募集还是定向募集,没本事的企业就只能挨饿,不行就ST,再不行就自生自灭。所以,以后的牛市里会有股票上一百块,也会有股票下一块钱,再不行就成仙(股)。市场的马太效应已开始显现。

  所以,牛市既是经济发展的天意,又是经济建设的人心。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又包含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么一说,牛市真的来了,而且来的正是时候。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