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平个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王丽] 2006-06-05 00:00

 

  □王丽

  

  5月30日下午由上海美术馆、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主办,巨辉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尚艺术中心协办的《唱不尽的牡丹亭———闫平油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上海文广局副局长毛时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张祖英、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徐庆平、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尚艺术中心总裁唐炬等以及各届来宾参加了开幕式。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闫平一直追求着作品的绘画性。按韦启美先生的说法,闫平的作品是“画出来的”。中国人对西方绘画的第一印象就是“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此后虽然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曲折取得了文化上的本土性身份,但在技巧的自由发挥方面,终逊传统水墨画一筹。新一代油画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个性化追求和“观念更新”不仅没有打破古典法的藩篱,而且对个性化的自由挥洒颇为忽视。现在,像闫平这样专注于个性化绘画形式探求的画家确实少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止一位前辈画家赞赏闫平的自由挥写于她对色彩的重视。她的那种具有鲜明性格的笔触所画出来的明朗的室内光线与色彩,使习惯于沉重形式和压抑情感的中国观众感受到了艺术与人性中欢快明朗的一面。

  在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母与子”系列颇为引人注目。在闫平这里,“母与子”不是哲学探讨或文化回味,而是她切身的感情体验,是自然而然的朴素情感的倾泻,是她用单纯博大的爱心创作的。闫平的作品吸取了西方油画的色彩营养,将自己亲身体验的生活以明快色彩、泼辣的笔触、严谨的构图心抒发,令观众对其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切、健康、真实。其他作品如《拉魂腔》、《木兰辞》、《去大海 去天边》、《小戏班子》等,以意趣为主,写意的笔法中蕴含了其细腻的深邃的内涵和细节性,更增添了作品的审美性。这些奔放绚丽的画幅与你相互注视时,就会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心潮涨起。夯实的基础是她今天成就的体现,更是艺术家不懈奋斗刻苦的成果。

  相关链接:

  闫平,195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山东油画学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