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有压力更有动力
[特约撰稿 秦 洪] 2006-06-07 00:00

 

  特约撰稿 秦 洪
  昨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其将于6月9日审核中国银行A股IPO,并公布了招股说明书的申报稿,由于中国银行日前顺利在香港发行并上市。因此,中国银行的A股IPO顺利通过审核的悬念并不大。与之同时,昨日大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疲软走势,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银行所带来的扩容预期是昨日大盘疲软的主要诱因。

  扩容带来两个压力

  就市场走势来看,IPO、再融资等形式的扩容的确对A股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资金面的压力。因为新股发行后需要二级市场资金承接,而A股市场的历史走势显示出新股首日上市的换手率一般在70%左右,如此所带来的资金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像中国银行这样的巨无霸。据推测,2006年的新股扩容将可能达到50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自上证综指998点启动以来的A股市场,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资金需求压力,所以,一旦扩容开始,对市场的心理压力将大于实际的资金压力。

  二是挤出效应。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基金仓位较高,不少基金的持仓量达到了80%,仓位较重的基金的确有动力减仓,即抛出部分重仓股,腾出资金迎接IPO所带来的新优质资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基金对某行业的资产配置比例相对固定,因此,一旦IPO带来同行业的新优质资产,那么,就会对原先的存量资产予以抛售,以便腾出部分仓位迎接这些新优质资产,尤其是像中国银行、大同煤业等优质品种。而在抛售存量资产与吸纳新优质资产存在着一定时间差,抛售时就会产生压力,影响市场走势。

  扩容形成三个动力

  但是,IPO等形式的扩容,其实也具有极强的做多动力。

  IPO的过程,往往也是吸引新增资金进场的过程。而且目前的A股市场IPO恢复了现金申购,重新恢复了一级市场,而一级市场历来就是二级市场的资金蓄水池,即一旦二级市场出现投资机会,一级市场的打新资金就会迅速涌入二级市场。

  IPO的过程,其实也是引进新的优质投资对象的过程,也是上市公司质量得以提升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新上市公司往往代表着新的产业或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成长性,而且还在于新上市公司拥有融资的投资项目,一旦项目投产就拥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给A股市场带来投资机会,就此点意义来说,扩容并不是压力,而是直接的做多动力。

  IPO将带来一批新大盘股,从而抬升上证指数,有利于形成市场的乐观预期。本轮行情正是中国石化的不断盘升,带动指数不断向上运行。甚至有激进的观点认为,如果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同时在A股上市,那么,目前的上证综指早已突破2245.44点的历史新高。而随着中国银行的“海归”,未来的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均有可能成为A股市场的生力军,这些品种的加盟,会使得上证综指不断走高,这自然会提升市场对后势看好的信心。

  由此可见,IPO对市场的影响,短期可能具有一定的压力,但中长线,却具有极强的做多动力。而从以往的走势来看,只有拥有长线战略眼光的投资者才可能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正因为如此,我们理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IPO,迎接再融资等形式的扩容。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