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个月 紧缩预期紧绷市场神经
[□本报记者 禹刚] 2006-06-10 00:00

 

  梁红
  □本报记者 禹刚

  

  由于5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还未正式出炉,央行是否会在近期内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的猜测绷紧了市场的神经。经济学家认为,第一阶段的调控政策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尽管对未来三个月的政策动向有不同观点,但他们认为未来三个月对监管方和市场而言都是一个关键时段。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梁红昨日表示,尽管前期的紧缩政策效率不高,但未来一段时间能冷却信贷和投资活动的迅猛增长,“我们认为,在评估已出台的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之前,决策层会有三个月的观察期,在这之前不会出台进一步的紧缩政策。”

  “虽然未来三个月,经济增长还将保持强劲,但是动力将适度降下来”,她强调。

  梁红认为,未来6至12个的时间里,经济增长和决策层的政策动向都会聚焦于各项统计数据,而主要的不确定性则来自于外需,“美国房地产降温引发的外需萎缩”。

  根据高盛的预测,未来3至6个月,新增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将放缓,今年下半年真实GDP的增长将达到9.5%。此外,由于CPI增长将滞后货币供应12个月,因此未来一年的时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将逐渐上升。

  而德意志银行大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表达了更大的担忧,他认为在未来2至3个月内央行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大”。

  央行行长周小川本周二曾表示,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现在需要耐心观察前期政策的效果,他还表示,在5月份统计数据未出来前,央行不会进一步加息。

  对此,马骏表示,周小川的讲话并不排除未来采取更多紧缩措施的可能性,根据德意志银行的初步测算,如果央行预计在第三季度末达到16%的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的话,则需在未来三个月内,将每周的央票净发行量提高一倍。今年头四个月,M2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8%左右。

  “如此程度提高央票发行量的可能性不大”,马骏表示,“因此依然存在加息或者提高准备金率的需求。”

  马骏强调,由于去年5月至7月的信贷增幅较低,因此今年这几个月的同比增幅有可能会高企。昨日据媒体报道,5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幅度可能达到15.97%,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而且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余额约为2094亿元,比去年5月份的1078亿元将近翻了一番。

  对于外部环境恶化给中国经济造成的阴影,马骏同样表达了不乐观,他表示,“美国经济放缓,投资者开始撤离新兴市场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都带来不确定的负面影响。”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