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激励淡出视野
[□本报记者 何军] 2006-06-13 00:00

 

  □本报记者 何军

  

  虽然相关上市公司并未对中止实施国有股权激励作出具体说明,但种种迹象表明,该种股权激励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逐渐淡出公众视线。

  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20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改同时,披露了实施国有股权激励的意向,初步方案是国有控股股东在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后,从限售流通股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实施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其中绝大部分公司是在去年下半年启动股改的,但是截至目前只有G深振业 等极少数几家公司推出了具体的股权激励方案,其他公司均无下文,而今年推出激励方案的公司几乎都未采用上述模式。

  业内人士分析,国有股权激励迟迟没有进展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加以规范;二是相关部门对该种激励方式并不提倡;三是部分公司实施过程中涉嫌国资流失。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只列出两种,一种是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股票,另一种是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股份。而上述20余家公司初步激励方案中的股票来源不在其中。

  正因为此,今年以来,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国有上市公司基本都选择了定向增发或回购作为激励股票的来源,其中定向增发占据了主要地位。G华侨城、G成大就是定向增发的代表,而G万科则是回购的代表。

  国有股权激励的暂停还与国资部门对这一激励方式的态度有关。国资委有关人士曾在本报举办的股权激励研讨会上明确表示,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要着眼增量,慎用存量,即不提倡以现有国有股份对管理层实施激励。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在实施国有股权激励时涉嫌国资流失也是这一激励模式暂停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部分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受让国有股权时价格低于当期每股净资产,更是低于二级市场价格,有的甚至是无偿获得。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