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
[□本报记者 卢晓平] 2006-06-13 00:00

 

  经济学家认为,资源类价格上调会继续拉动CPI小幅上扬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卢晓平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谈到原因时,经济学家张卓元和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观点一致,认为这是资源类价格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然而对于当前应该关注的重点,两人则有不同看法。

  重点关注资产价格泡沫

  统计局报告显示,5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1.1%,其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3.2%,租房价格上涨2.5%。

  对此,经济学家张卓元表示:“资源类价格上调会继续拉动CPI小幅上扬,但受国家政策调控,全年CPI估计在2%左右。因此,现在应重点关注的是资产价格泡沫,而不是CPI本身。”他强调,受我国住房价格上涨及股票价格攀升、世界黄金价格高位徘徊以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利率水平不断走高的影响,资产价格的泡沫应该引起重点关注。他提醒,当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CPI的指标都显示出正常平稳,但资产价格不断虚高,尤其是房价上涨幅度很大。

  房租权重被严重低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资源类价格上涨推动了CPI的上升,“而CPI与资产价格有着本质的联系,因此,两者都要关注。”

  他认为现在公布CPI数据低于真实的CPI,导致真实存在的通胀程度被低估。他提出具体理由:“房租的权重在中国是被大大低估,占比13.6%,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却高达30%以上。而前提是中国的房价与居民收入平均差距是10倍,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3至6倍的水平。因此,重估后的房租权重应该达到最少30%的水平。所以,CPI在经过重新计算后,实际的数据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出0.5至1个百分点。”

  哈继铭认为,目前实际利率水平是负的,百姓强烈的储蓄愿望转化为对包括房地产及其他资产的需求,继而推动资产价格。因此,CPI与资产价格虚高是密切关联的。对于政策建议,他认为货币制定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实际的利率水平。要同时提高存款和贷款利率,规避短债长用及贷款资金流入股市。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