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H股借壳A股新生浪潮初起
[□本报记者 陈建军] 2006-06-13 00:00

 

  □本报记者 陈建军

  

  将当年私有化的H股公司资产注入A股公司实现“重新上市”,这种前所未有的跨市场资本运作开始显山露水了。

  6月9日,上实联合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公司更名的议案,决定将公司名称更改为“上海实业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变为“上实医药”。公司此举背后颇有深意。

  “上实医药”原是上实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实业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018.HK)的简称,该公司于2003年5月被私有化。而早在上实集团2005年底确定的十年发展规划战略中,就已明确将逐渐把旗下医药类资产进行整体上市,而上实联合则会被打造成医药资产的旗舰,并更名为“上实医药”。为了将上实联合打造为专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上实集团通过旗下公司对其纺织、商业等资产进行了持续的剥离。2005年,上实联合的非医药收入只有30万元左右,占全部23.5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的0.01%;而在2004年和2003年,其所占比重还分别高达7.71%和9.04%。现在看来,上实集团的上述战略已经开始掀开盖头了。

  无独有偶,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地产业务优质资产注入的对象已经确定为中粮地产。中粮集团地产业务主要由鹏利国际(0268.HK)负责经营,其于2003年4月被中粮集团私有化。按照原来的计划,鹏利国际将在A股IPO。而中粮地产原名深宝恒,中粮集团在2005年6月将其收入麾下。收购之初,中粮集团仅仅还将深宝恒未来定位为“集物流、仓储、贸易、采购、地产物业为一体的绩优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中粮集团打消了原有念头。在深宝恒股权分置改革修改方案中的承诺部分,中粮集团表示会逐步把优质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注入上市公司。2006年4月,深宝恒股东大会决定将公司更名为中粮地产。

  国泰君安研究所房地产研究员张宇对此表示,更名和注入优质地产业务,意味着中粮地产已经成为中粮集团房地产的专业运作平台。随着鹏利国际优质资产的置入,中粮地产将由一个地方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变为跨地域开发的全国性大型企业,而大量的土地储备还将使其能够快速扩张。

  在上实集团和中粮集团的资本运作举措背后,有着相关政策的支持。国资委有关人士前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鼓励中央企业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是国资委近期的一大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将实现中央企业不同业务的整体上市。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