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完成塑料期货设计工作
[□本报记者 刘意] 2006-06-15 00:00

 

  □本报记者 刘意

  

  据悉,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完成了聚乙烯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的设计工作,目前正在加紧推动这一品种的上市交易。

  6月14日,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在大商所北京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现代农业与农用塑料价格风险管理”座谈会,就农用塑料及原料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农用塑料及原料价格风险管理现状及如何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农用塑料及原料价格风险进行交 流探讨。

  大商所副总经理李军在座谈会上表示,从2004年起,大商所开始对生产农用薄膜的主要原料———聚乙烯品种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对国外塑料期货市场进行了跟踪研究,目前交易所借鉴LME聚乙烯期货交易的成功经验,并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完成了聚乙烯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的设计工作,交易所希望能尽快推动这一品种的上市交易。

  李军同时表示,我国具备开展聚乙烯期货的现实条件。聚乙烯质量标准较为统一,等级易于划分,并易于储存与运输;我国聚乙烯现货流通规模巨大,市场贸易及定价都是放开的,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聚乙烯价格波动较大,塑料加工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手段规避市场风险。

  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刘均科则在会上表示,塑料加工工业在整个塑料产业链里处于最下端,如果原料价格比较稳定,对于行业的稳定发展非常有利,原料价格风险较大,则企业经营极为困难,期货市场能够平衡价格波动,相关原料品种推出期货交易,这对塑料加工工业发展来说将很有利,整个塑料下游制品企业肯定会积极参与。

  据介绍,农膜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它的推广使用提升了传统农业耕作技术,大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然而近年来由于塑料品种中的聚乙烯等农膜原材料品种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影响了国家直补、税收减免等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促进的效果。

  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聚乙烯进口国和第二大消费国。2005年,我国聚乙烯产量、进口量总消费量均超过1000万吨。 “十一五”期间,国内乙烯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800万吨增加到1700至1800万吨,预计到2010年聚乙烯产能将达到1100万吨。从世界范围看,塑料期货是新兴的期货品种,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于2005年推出了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原料产品的期货交易。在国内,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和广东塑料交易所电子交易市场的中远期聚乙烯塑料交易吸引了一些国内现货企业参与。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