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
只要外资仍然享受优惠待遇,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资金绕道离岸中心回流国内,成为假洋鬼子,这就叫需求创造供应。
中国假外资之多由下述事实就可看得出来。商务部外资司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对华投资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来自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等离岸中心的投资大幅增加,实际投入外资超过240亿美元。截至去年10月底,80多万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企业中,大约近20万家与中国 企业有关,其中包括国美、盛大。
假外资煞费苦心,不过是为了获得洋人的优惠待遇,这从侧面反映出对内资歧视之严重。
6月5日,商务部颁布《关于外商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宣布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权限将进一步扩大,显示继续放宽外商投资权限、吸引外资进入的政策不会变。但另一方面,假外资的急速增长,造成税收收入下降又成为政府心头之痛,而假外资急增使得对少数特殊群体的优惠,一变而为对少数内资的歧视,造成经济普遍失衡,在贸易顺差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让假外资现形就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
基于惯性,增加行政审查就成为首选手段。前不久,商务部、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和工商总局四部委颁布《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使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意见》要求,为了加强对外商身份真实性的监管,外商登记审批环节要出具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这一政策的直接负面效应是降低了经济效率,因为完成这套程序得花两个月时间。
这一程序真能如政府所愿达到甄别真伪外资的目的吗?答案是不能。
在内外资税收相差一倍,所享受的话语权截然不同的情况下,很难阻止内资企业“变洋”的强烈冲动。经济全球化让企业“变洋”的成本降至最低,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一家企业不需要什么成本,但能在这个自由港避税、上市和转移资产,这还不算回到国内后享受到税收优惠、财务等方面的监管规避等好处。
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一般在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只能查到直接股东,如果一个国内居民在那里先设一个公司,再以这个公司为股东另设一个公司来国内投资,就没办法知道他的真实股东身份,也就没办法了解这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此次清查假外资很可能像以往一系列的行政干预举措一样,受到外资所在国的指责。政府在付出提高行政成本、降低经济效率、遭受不懂市场经济指责的代价后,会因为违反基本经济规律,导致实际效果不彰。
要彻底解决假外资的问题,直接的办法是对内外资一视同仁,让内资失去“变身”的动力。从长远来看,必须改变目前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对地方政府引进外资的政绩考核模式。否则,堵不住的假外资将源源涌入,以追逐挡不住的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