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于兵兵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全国各地土地二级市场的项目转让与土地抵押悄然增加。这背后是各类开发商第一轮的反应:或挣扎一试,或死心离场。
然而,这仅仅只是“银根紧缩”、“土地整顿”等新政刺激下的第一反应。要想真正将土地市场理顺、矫正,也许远不是这样简单。
“国六条”出台之初,上海一位学者称,之所以此轮调控更深层彻底,是因为触及了土地和保障两大关键领域,而不是仅局限于 房价。“把这两头抓住,调控就会达到效果。”评价言犹在耳,相关土地环节的调控效果已经体现出来。
先是银监会5月24日的严控信贷的六点意见,将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权重提升至150%至200%,明确要求严控房地产信贷增长。另一个鲜明的信号来自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清理,直指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据国土资源部地籍司司长樊志全透露,目前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已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近1/3,而耕地保有量却从1996年的19.51亿亩急降到2005年末的18.31亿亩。
开发商逐渐意识到,以前闲置两年以上却没有收回的土地这次可能难以逃脱。
关于违法用地,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紧急通知中要求,要清理“以租代征”等违法用地。对违法进行农用地转用审批和“以租代征”等非法批地的行为从重处理,将对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凡此种种,都传递出越来越清晰的信号:这一轮的调控无论决心还是力度,都将史无前例。
但是,土地调控,作为此轮调控的重中之重,既有深层的制度问题待解,又涉及各种复杂的矛盾纠结。尽管市场已显整合之势,但还远未被理顺。就像江苏土地协会一位专家所言,“要想在我们自己参与制造出来的存量土地上去创造和盘活,是件很无奈的事情。”
漫漫的调控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