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利率与债券市场利率或将分离
[□浙商银行 刘浩] 2006-06-22 00:00

 

  □浙商银行 刘浩

  

  本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央行自1985年开始执行统一法定准备金率体系后的第七次调整,但也是最出乎意料的一次调整。因为它和6月14日的定向票据只相差两天,后者发行了1000亿元,相当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4个百分点。

  根据统计,从1997年开始,央行还没有一次在相隔那么近的时间内连续两次出台目的一致的货币政策,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尽管上调0.5个百分点对市场流动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警告,而且是来自最高管理层的警告。

  展望宏观调控的措施及其影响,笔者认为,央行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收紧流动性控制信贷,但考虑到当前的流动性充裕原因,特别是外贸顺差增长而引起的外汇占款增加,另外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与2003 年、2004 年有所不同,市场之前已经释放出预期压力,因此该次流动性紧缩的影响会小于前两次,加上商业银行逐利性的需求,这个政策可能仍不足以完全控制信贷增长势头,央行仍有继续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这个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带来以下变化:

  首先,挤压过剩的流动性,造成货币市场利率与债券市场利率的分离。作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空消息,此举一定会造成市场利率的惯性走高。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小幅调整并不会影响市场流动性,反而会在信贷受到压制的时候迫使资金流入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上升———平稳———回落的过程,但债券市场利率受到6月份信贷数据不确定因素和未来紧缩政策出台预期的影响,预计还会逐步走高趋稳,且供需会出现极大的分歧。

  其次,央行要控制信贷,就必须提高货币市场利率,以满足资本充足率已经达标的商业银行对于逐利性的需要,而货币市场利率的提高又会影响央行既定的人民币缓慢升值汇率政策,于是就会陷入了一个循环。因此需要央行加快升值的步伐,毕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短期内可以达到紧缩流动性的要求,但绝对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根本的方法就是要控制巨大外贸顺差中非贸易的那部分。

  最后,央行近期不断出台数量型的紧缩货币政策,从短期效应上看可能会有一定压制效果,但仅靠这些政策恐怕很难有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因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改制后,当资本充足率提高后就有能力发放贷款,特别是股东会对于管理层的压力要求其必须扩张,所以窗口指导的有效持续性不强,因此未来很有可能会再次出台紧缩货币政策,例如再次提高贷款利率,而且如果通货膨胀反弹的时候,不排除存贷款利率一起提高的可能。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