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璐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清欠有明显提速迹象,5月份以后更是获得一个“加速度”,多家公司胜利完成清欠任务。同时,在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清欠工作的通知》后,地方政府、各地证监局也加鞭催马限时完成股改清欠,并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控股股东以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是A股市场的一个恶瘤,也是制约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一个障碍。正因如此,管理层非常重视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现象。20 05年6月,证监会下发《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打响全国范围“清欠战役”。同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其中又明确提出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得以借款、提供担保、代偿债务、代垫款项等各种名目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对已侵占资金,控股股东尤其是国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今年5月底,证监会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清欠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将“严格执法,追究拒不偿还占用资金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如此的压力,自然推动了上市公司“清欠”的提速。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底沪深两市尚有396家上市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共计占款约456亿元。而今年以来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完成清欠,77家部分清欠,合计清欠112.63亿元。根据6月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通告(2006年第1号)”显示,截至5月31日,尚余189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款事项,占公司总家数的13.78%,合计占用余额336.41亿元。
从清欠进度来看,5月份以后,上市公司清欠力度加大迹象明显。尤其是在证监会《通知》下发之后,上市公司更是掀起一个清收欠款小高潮。粗略统计,仅在《通知》发布前后的几日内,就有近30家公司披露了清收大股东和关联方占用资金的公告,一些大股东甚至已火速把欠款打到上市公司账上,顺利清欠完毕。其中,*ST禾嘉、G鲁银、G科达、G沈化等十多家公司的清欠均宣告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轮还款热中,很多上市公司收到的都是真金白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充实了上市公司的家底,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和各地证监局也积极投入到这一“战役”中,并将清欠作为今年上半年辖区内首要工作之一。比如,安徽省日前就明确提出要在6月底前、最迟不超过三季度末完成股改并同步完成清欠的任务目标。北京证监局局长则表示,北京辖区今年的工作目标是要力争在年内基本完成股改和清欠。而在山东省政府召开的山东省上市公司股改、清欠工作座谈会上,副省长王仁元同样申明山东省将确保今年三季度前完成清欠工作,其中占款过亿的公司必须在6月底前制定可行的还款方案,7月底前取得实质性进展。更令人高兴的是,内蒙古6月中旬就已率先完成清理大股东占用资金工作,共有15家上市公司收回被大股东占用的20亿元资金,并在此期间基本杜绝了新增的资金占用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层的铁腕政策无异于“催化剂”或者说“紧箍咒”,尤其是其中的惩罚条款,威慑作用不可小觑,这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清欠进程。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清醒认识到,虽然上市公司清欠完成的家数过半,但占用余额只减少四分之一,这意味着随着清欠工作的不断推进,清欠的难度将逐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