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只有品质好才会长久
[□姜长城] 2006-06-26 00:00

 

  ———亚洲艺术中心负责人李敦朗专访

  □姜长城

  

  2006年6月18日,中国台湾的老牌画廊亚洲艺术中心进驻了号称"中国画廊第一街"的观音堂文化大道。在领略了画廊街别具特色的开街仪式之后,记者采访了繁忙但笑容满面的亚洲艺术中心的负责人李敦朗先生。

  “亚洲艺术中心1982年就成立了,现在大约有25年了。 亚洲艺术中心曾经展出的艺术家有杨三郎 、李石樵、赵无极、朱德群、朱铭等。我们画廊的经营比较重视的是艺术的纯度,风格还是比较多元的。你是画印象派和类印象派的,或者是现代的,画得很好的,我们会推广。比如我们现在代理的两个在纽约的艺术家杨识宏和光哲;如果你是写实又有些表现的,画得很好,那么我们也推广。比如司徒立,他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现在巴黎,他对绘画有很深的追求,风格就是那个学术界称为具象表现的 。而我们代理的雕塑家李真现在也赢得了全世界藏家的喜欢。”

  “进入大陆我是经过了很久的观察,尤其在申奥成功之后的北京日益国际化的都市大环境和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号召力对画廊经营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现在进入当然是对于画廊的经营空间和远景有积极的预期。至于空间的选址,798已经做得比较成熟,而我很久以来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间。现在刚好画廊街这边有个合适的空间。这边交通比较方便,气氛也比较好,有结势的优势,而且也是中国第一条街嘛。”当问及扎堆经营会不会在利润空间和藏家维护方面产生竞争压力时,李敦朗先生坦然表示:“这会有那么一点点顾虑,但是从画廊的经营经验来看,影响不是很大。因为画就那么一张,这张在我这里,那就是表示我推介的是这张,不会有重复。而且即使同一个艺术家也不是每一张画都精彩。而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的画廊,他会选择品质好的作品。而且藏家也会对这样的专业画廊形成忠诚度、信赖。我们的藏家都是跟着我们走的,他们相信我。”

  至于大陆画廊业的这种热火劲,“画廊人人都可以开,但要能维持下来就比较难。台湾画廊业也曾经有蓬勃发展的时候,那时岛内号称有上千家画廊,可是现在只有有限的几家留存下来。”

  对于亚洲艺术中心的资金构成,“我们是纯粹的艺术经营的背景,没有任何其它实业支撑。我们靠的就是对艺术的专业化的认识和对寻找真正的客户群需求、爱好来慢慢积累起来的。而且我们是很注重学术的,我们和学术界和美术馆的合作是很频繁的,我们对藏家的作品推介也是综合了业界看法、学术评价和美术馆的认同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后才作出的计划,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就推介什么,我们要对藏家负责。”

  关于观音堂新空间的经营格调,李敦朗表示,“我们到北京来就是想介入当代艺术,现在有些画廊是在搞‘二手经营’,我们则会与策展人和批评家等学术力量合作,主要致力于展览的推动安排。我们希望找到有自己的很好的风格创意尤其是有好的独创性的艺术家。而且基于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根基,我们想做文化艺术的互动。现在中国当代艺术比较火,好多知名艺术家都已经有画廊在代理或者多家合作推广,但有好些艺术家的作品有那么些姻亲关系,一段时间后,好的艺术家会留下来,其他的则会被淘汰。那么我们到这里来开始慢慢经营,还是希望能遇到适合的艺术家,与我们有很好的默契,大家一起让作品被更多人关注。画廊不全是市场而已,最后还要落实到得到学术和美术馆的肯定。”

  最后,李先生也郑重地表示:“画廊是个知识经济,不是个简单的买卖和商业炒作,我们欢迎北京和大陆这边的藏家来与我们一起交流、探讨艺术。画廊经营的趣味就在于有人文的意蕴,有推广,有互动。而且现在开画廊比以前要难,现在的艺术有观念、有意识形态等很多元素,大概不是普通的非专业的藏家能理解的。而我也要学习如何观察和寻找到品质好的艺术家,察觉艺术的脉动,以及如何分析市场的和学术等综合元素的考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深的课题”。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