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奥迪隆·雷东 (法国, 1840-1916年) 生活于印象主义时代的雷东,作品却处处体现着神秘的情感、内心的想象。他早期的作品主要大多是黑白两色绘画,描绘出一个充满奇人怪物的虚幻的世界;据说有个植物学家是他的主要顾问。在他随后的绘画生涯中,他开始使用丰富而浓重的色彩。在这幅油画中,雷东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花朵明亮的色彩有力地刺激着人的感官。雷东既表现了自然,也避免了客观描述,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一种“花乃梦中之花”的境界。 |
| 《失忆与记忆NO.5》 《失忆与记忆》是张晓刚于2003年作的布面油画作品。作为生活在当代的一个艺术家,张晓刚无法摆脱艺术史的教育和哲学、心理学等现代文明的种种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张晓刚实际上是在营造某种“假照片”的效果———对已经被“修饰”过的历史和生活进行“再修饰”。在这种“再修饰”的过程中,人们所熟悉的“绘画效果”,诸如色彩和笔触的处理,都有意识地降到了最低的限度,剩下的只有一段被模糊掉的历史和生活,一个个在公共的标准化下顽强挣扎的灵魂,一张张似乎平静如水但又充满恼怒情结的脸,在矛盾中生息的暧昧使命代代相传。 |
| 《读》1873年 贝尔特·莫里索(法国, 1841-1895年) 作为画家的莫里索成就非凡,她是第一个加入印象主义的女性画家,积极推进印象主义运动,面对反对抨击的言论予以回击。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莫里索还深受雷诺阿的影响。这幅画是以莫里索的姐姐爱玛为模特创作的,爱玛同时也是莫里索的画友,她们在一起学画。这幅绘画中,莫里索力图以一种崭新的绘画语言来处理人物和风景的关系。将人物与风景视为单一的视觉对象,他们被光线和色彩统一在一个平面里,这是真正的属于印象派的视觉革新。 |
| 《信仰的面孔》 王广义的《信仰的面孔》是其2004年所作的布面油画作品。王广义是中国“政治波普”最早的实验者之一,也是中国油画观念化进程中走得最远的艺术家,王广义用他的智能把握了波普艺术的“游戏规则”。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式上,通过巧妙处理,达到某种嘲讽和消解的目的。艺术家对不同文化情景中的政治、社会、历史和商业等一系列符号和图像的把握,展现了他对中国政治与历史、商业与文化的视觉图像的全面思考和组合能力。王广义将“文革”中的工农兵形象与今天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引进的、渗透到大众中去的商品广告图像相结合,使 得这两种来源于不同时代的文化因素,在反讽与解构中消除了各自的本质性内涵,达到一种荒谬的整体虚无。 |
| 《红磨坊的舞会》 雷诺阿 1990年 7810万美元 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的舞会》使红磨坊蜚声世界,红磨坊始于19世纪下半叶。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在蒙马特高地作画卖艺,使这一带充满艺术气氛,成为巴黎最别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区。由于艺术活动活跃,小咖啡馆、小酒吧也日渐多了起来,成为舞女们出入的场所。 |
| ■艺术图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