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版“水门事件”的启示
[□吕翔] 2006-06-28 00:00

 

  □吕翔

  

  最近,英国首相布莱尔遭遇了英国版“水门事件”。据《新华每日电讯》披露,英国今年遭遇了罕见的“水荒”,为了节约用水,居民浇花、洗车等都受到严格限制。就在举国上下抗旱之际,首相府用水却严重浪费。根据官方统计数据,首相府每人每年用水30.07立方米,这几乎是计划用水目标的4倍。

  一边自己浪费用水,一边号召公众节水,公众自然不买账。于是,首相府遭到了人们的群起而攻,“水事”最终演化成了一个 举国关注的大事件。就连政府的环保监察组织也对首相府表示“特别失望”。首相府的政府持续发展委员会也表态,希望听到对“这一持续的糟糕表现的解释”,并希望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水门事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水事”,而是牵涉到了首相和政府的形象。

  首相府浪费水,自来水公司也受到了牵连。英国泰晤士自来水公司因连续5年没完成减少漏水的目标,遭到了英国用水监管部门的处罚。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9%的英国人认为,在修好所有漏水的水管前,自来水公司不应被允许收取利润。

  分析“水门事件”,对我们有着积极的参照意义。首先,政府的透明机制有利于官民互动。透明、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对政府的要求,我国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也是为了顺应这一趋势,这有利于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有利于公民参与监督,能够促使政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终,使整个社会都深深受益。英国首相府用水量是计划用水目标的4倍,这一重要数据媒体可以轻易获得,就是政府运行透明的结果。而公众的参与监督,将能促使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修正错误。

  相比之下,我们做得还不够。北京市一项对54家市、区政府机关2004年能源消费的调查显示,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的19倍。这种浪费是何等严重!然而,这些浪费电的机关名单却没有被一一披露,它们也就没有改进的压力。因而,为了更有力地推动政府带头节约,今后应该效法西方国家的做法,不定期将浪费严重的具体单位的名单公布出来,以迫使这些单位尽快改正错误。

  其次是节约意识的深入人心。只有在节约为上的国家,首相府浪费水这样的问题,才会真正成为问题。我们的公众缺少的就是这种意识。如果人人都能发自内心地去关注节约问题,在这个资源日渐短缺的时代,对于缓解资源紧张是大有益处的。

  另外,公众压力下的企业责任也值得我们学习。英国自来水公司,由于没有完成减少漏水的目标,不仅遭到处罚,也受到来自公众的强大压力:不允许其收取利润。对比一下,看看我们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垄断企业,活得是何等的滋润!它们动不动就涨价,公众完全处于劣势。政府应该通过制度设计,打破垄断,改变现有游戏规则,迫使垄断企业接受公众的监督,让两者形成互动的良性关系。既消除了公众对垄断企业的愤恨,也能促使垄断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回归。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