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市后的价值悖论
[(姜韧)] 2006-06-29 00:00

 

  继“私有化回购”题材之后,大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概念又再度兴起,这是否是旧瓶装新酒呢?

  2004年1月30日,中国境内首家整体上市公司TCL集团成功上市,上市首日开盘6.88元,换手率50.59%,之后连续4天上扬,最高价达到9.46元。

  当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经典案例的TCL集团整体上市,市场人士好评如潮,同时也配合了上市后几日的股价炒作。

  然而之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TCL集团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多少惊喜,股价反而从9块多 钱一气猛跌到了1.72块钱。回顾TCL集团整体上市的历程,不难发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循环:业绩佳报-疯狂圈钱-业绩滑坡-股价暴跌。TCL集团的股价走势,最终是公司真实价值的体现。

  当2006年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引发的各种收购兼并概念层出不穷,整体上市概念再一次成为市场的热点。续TCL集团换股IPO整体上市之后,整体上市的方式也多样化了,2004年11月,第一百货通过向华联商厦股东定向发行股份进行换股(换股比例1:1.114),吸收合并华联商厦。之后第一百货更名为百联股份。G武钢、G宝钢是将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与向社会公众股东增发相结合,募集的资金用以收购集团相关资产;G鞍钢是通过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融资收购大股东资产。

  纵观百联股份、G武钢、G宝钢和G鞍钢的整体上市方式并没有带来二级市场的股价像TCL集团那样的波动,当然其业绩的稳定性使得整体上市后的新股价值没有贬值。

  从整体上市的套利机会看,投资者要分清交易性套利阶段和整体上市后价值重估阶段。从方式来看,TCL换股IPO整体上市模式的交易性套利机会较大。投资者通过整体上市前收集筹码,到换股上市后的炒作拉高,然后派发,其套利空间很大。而整体上市后阶段,投资者要充分评估风险,要重点关注它整合的资源,是优质资产还是产业链整合带来的规模经济,我们要理性的评估不能盲目跟风。

  (姜韧)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