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股中信 中国人寿日赚32亿
[□本报记者 苗燕] 2006-06-29 00:00

 

  G中信日K线图
  □本报记者 苗燕

  

  中国人寿吃下G中信5亿股之后,赚钱效应立刻凸显出来。以昨天的收盘价计算,中国人寿持有G中信的市值已超过其成本价32亿元。而一位资深证券业内人士表示,这场定向增发背后,对双方还意味着巨大的战略利益互换。

  赚钱效应显现

  中国人寿股份和中国人寿集团本月27日分别认购了G中信定向增发的3.5亿股和1.5亿股,认购价格为9.29元。消息发布后,昨天G中信低开后迅速上涨,并最终收于15.69元,涨幅为5.02%。

  业内的分析师对于G中信的成长非常看好。G中信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每股收益(EPS)为0.038元,每股净资产(BVPS)为2.31元,而每股未分配利润则为0.1218元。申银万国的分析师黄华民预测,摊薄后,G中信在2006年和2007年的EPS为0.278元和0.452元,而BVPS将达到3.73元和4.18元。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一年,中国人寿赚钱是勿庸置疑的。

  尽管如此,业内的分析师们还是坚持认为,中国人寿吃下5亿股G中信不能单纯理解为股票买卖后的短期获利行为。黄华民表示:“短期收益是很可观,但是中国人寿的可观收益是一直不会兑现的,是会一直挂在账面上的。”他认为,中国人寿的持有期肯定会超过1年,1年之后它也不会出售。

  让黄华民做出这种判断的原因是中国正处于金融改革综合试点的大背景之中。尤其是对保险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国十条”要求“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

  缓解人寿集团利差损

  不可否认的是,高利率保单一直是中国人寿的一块心病。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在不久前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指出,中国人寿股份是在其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重组下成立的股份制公司,为了上市,曾经剥离了1999年之前的高利率保单给集团公司。该人士称,按照目前的精算标准计算,这部分留在中国人寿集团的高利率保单,其利差损可能接近或者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随着这些保单逐渐进入赔付高峰期,续期保费收入日渐减少,中国人寿集团的财务负担会逐渐加重,在达到收支平衡的临界点后,可能会面临入不敷出的问题。按照当初的重组方案,财政部与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建立共管基金,通过中央财政的力量来最终消化这部分历史包袱。可目前来看,财政部似乎并不想为历史买单。所以吃下中信5亿股,并获得投资回报,成为缓解利差损的一条可行之路。

  定向增发暗藏利益平衡

  不仅仅是中国人寿有自己的打算,中信证券也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一位证券业内人士透露说,这些定向增发的股份只是一笔筹码,它的作用是与对方进行利益交换。

  该人士表示,利益都是双方共沾的。中信证券最有可能从中国人寿那里换来投行项目,例如财务顾问、增发、股权托管等。而这也是为什么中信证券不选择基金进行定向增发的原因,因为基金与证券公司的利益互换比较难。

  不过黄华民认为,基于“国十条”下的合作才是问题的关键。他认为稳定的股东结构和互信的合作关系有利于G中信更好地专注于资本市场业务,而中国人寿在一次性获得可观投资收益外,将来在不动产投资、产业基金投资、创业投资等领域可借助G中信的力量,以改善公司资金运用收益水平,在开发与资本市场挂钩紧密的产品如投连险方面可分工合作,提高风险管理和专业运作能力。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