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过热, 要当心文化“发炎”
[□一君] 2006-07-03 00:00

 

  ———访台北当代艺术馆前馆长谢素贞女士

  谢素贞,台北当代艺术馆前任馆长,活跃于台湾和北京的策展界,早在十年之前就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近些年又一直密切关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走向。在辞去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一职后,她以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蛰居北京。近日传出消息,她将要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执行馆长。以此为契机,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谢女士,看看她对于中国艺术生态链的理解。

  三年前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博士的谢素贞,念到一半回到台湾做当代美术馆馆长,但她念念不忘的是中国大陆艺术市场的蓬勃和原始状态。但中国艺术市场近年来的火热,也让谢素贞担心市场虚热造成艺术文化的“炎症”。这种“发炎”的症状主要体现在拍卖市场泡沫、画廊虚假繁荣以及买家的投资行为等方面,而如果这些症状不引起人们的警惕,等到文化受到伤害的时候再“发言”就晚了。

  谢素贞认为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中其实有大泡沫和小泡沫。依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率,小泡沫势必崩盘一次,但如果一次小崩盘导致小泡沫先幻灭,能让艺术家和投机客都学到教训的话,却能促进整个艺术市场规范成长,否则等在后面的将有可能是一个大泡沫。“泡沫”是经济用语,其实文化也是会“发炎”的。如果说拍卖会是养分的话,对一个植物来讲,肥太多会烧死,必须要适当。如果艺术市场热钱的流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人们希望看见的;如果造成市场的早衰,则是需要避免的。谢素贞认为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应该让市场自由发展,这样才会优胜劣汰,而只有在完全竞争环境之下,专业拍卖行才会更有品牌效应。对此谢女士表示,市场太过繁荣也是令人担忧的:“如果一场拍卖会上你看见了几千张画,一个画家有很多作品出现,你可想而知会有什么好东西呢。”在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迎来国际化的过程中,当国际的拍卖行进入中国的时候,全世界的有钱人会将目光聚集在这里,本土的拍卖行有了发言权,更需要注意自身的品质。

  作为一个台湾人士,谢女士对近年来台湾画廊界纷纷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办画廊也深有感触。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在全世界的资金争相进入的境况中,即使有着资深经验的台湾画廊也应该改变经营画廊的方式。“这将是前所未有的一场战争”,谢素贞说,“而且以他们(台湾画廊)以前的经验值没有办法处理目前的问题,他们也要像婴儿般重新学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两岸画廊,面临的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国外画廊的挑战,都需要有胆识和魄力,付出长久的努力。相比中国大陆的画廊而言,台湾的画廊要求艺术家更具责任感,会做很多大型的国际推广;目前中国大陆大部分的画廊比较注重做交易、出画册,展览粗糙。

  如果不注意市场过热的现状,还将会严重影响藏家与艺术的正常发育。谢素贞说:“在中国我看到了很多收藏者,但是我很少看到收藏家。”作为收藏家,而不是收藏者或投机客,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进行收藏有独到的看法,而不是用数量来解决质量的问题。其实收藏是一种风雅之事,是培养文化素养的过程,是很优雅的举动,藏家的养成是一个人文的过程。把艺术品当作商品还是文化来处理,这其中的差异性其实是很大的。如果仍然将藏品当商品,最终受伤害的是文化。

  目前正在为上任新馆长做前期准备工作的谢素贞,希望带领美术馆走向一个更加国际化、专业化的方向。“我希望在我任职的期间将美术馆的基础和所有的结构标准化。以一个台湾人的经验值来接触这边的体制,这将是最大的挑战,但我比较喜欢挑战。”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