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冷对”券商入股
[□本报记者 屈红燕] 2006-07-05 00:00

 

  □本报记者 屈红燕

  

  在股指期货渐行渐进、券商IB制度日益明朗之际,券商控股期货公司的意向越来越强,但期货公司却“冷对”券商伸出的橄榄枝。

  记者近日获悉,民安期货重组基本尘埃落定,广州市国资委下属的一家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成为其控股股东;深圳地区期货业的佼佼者实达期货日前也正式更名为五矿实达,五矿集团成为实达期货的控股股东。值得注意的是,曾向这两家期货公司抛出过“红绣球”的券商均遭出局。

  渐 成定局的券商IB制度迫使证券公司积极寻找期货公司“壳”资源。在此背景下,为了分享潜力巨大的金融期货市场“一杯羹”,证券公司中涌动寻觅“壳”资源的热潮。最新的消息表明,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双双“相中”南都期货、光大证券、国信证券等创新类券商也都在纷纷寻找合适的期货牌照。

  虽然证券公司控股期货公司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期货界业内人士对于引进券商股东却有着自己的考虑。金瑞期货公司总经理姜昌武认为,引进券商优势在于其具备股指期货的现货背景,在股指期货的开展中可以向期货公司注入品牌、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和研究方面的优势;劣势则在于国内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已经很多,单一引进一个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内券商,对于开发其他券商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未来在利率、汇率业务上也并不具有优势。与此同时。券商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地位在不断弱化,发展前景也并不乐观。

  姜昌武表示,期货公司最佳的选择是引入具有银行背景的证券公司或愿意注入资本的外资银行机构,并保留原有股东。他表示,这样一个组合,既能发挥期货公司现有的优势,又能获得银行在资本和操作经验上的支持,而且符合“最大股东所占比例不能超过30%的规定”,这无疑将成为一个三赢的结果。但是不同期货公司选择什么样的股东,股权结构如何分配才能促使期货公司扬长避短、加快发展,还应该依据各公司自身的条件以及发展目标对股权结构和股东进行设计和筹划。

  虽然优质的期货公司可以拒绝引进券商股东,但是惨淡经营的期货公司却挡不住券商全力进攻的步伐。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拥有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已经达到23家,其中7家创新类券商拥有控股或关联期货公司。事实上,从2005年各期货公司排名情况看,交易量和交易资金基本上集中在前50家期货公司,其他100多家一直都在维持惨淡经营。据市场人士保守估计,其中至少有一半的期货公司在待价而沽。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