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社会责任
[□宋三江] 2006-07-06 00:00

 

  □宋三江

  

  巴菲特上周一将自己85%的财产———超过370亿美元,捐赠给慈善机构的消息为全国各大财经媒体广为转载。但在随后一周的时间里,并没有看到国内媒体更多的跟进报道。国内投资界谈及投资理念言必称巴菲特的人数自不在少数,但国内媒体对巴菲特巨大财富最终去处的关注却迅速冷却,实在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这也许是因为巴菲特的举动并不出人意料。巴菲特早就明确,他的财富将来大部分都会“回馈社会”。不过,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早在1970年代早期巴菲特收购巴克夏公司控制权的时候,他就拥有了1500万美元的财富了。可以说巴菲特早就有能力向慈善事业捐赠大笔财富———至少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大笔财富”,但巴菲特最终却选择现在才捐赠大部分财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尽管国内媒体未予转载,但在宣布捐赠后巴菲特就已经接受了《财富》杂志的采访,解释了自己选择此时捐赠的原因。原来,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人能以更高的速度积累财富,那么他应该在20年后再考虑捐赠。自然而然,对于以比较低的速度积累财富的人,则在平时就考虑捐赠更为合适。

  考虑到其一贯秉承的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学信条,巴菲特有这番逻辑是在情理之中,其说服力也是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逻辑之下,具有他人望尘莫及的“配置资本”能力的巴菲特,在此前50年的时间里所面对的选择就很简单———他必须继续把握自己财富的运作。理由很简单,相对于慈善机构的投资能力而言,财富在巴菲特的管理下能得到更快的增值。

  毫无疑问,对于以节俭闻名的巴菲特自己及其家庭而言,他的财富早就足以支付生活上的消费了。但将所积累的大部分财富回报社会的愿景,已经构成了巴菲特致力于财富继续增值几乎可以说是永不停歇的动力之一。当然,现在对于75岁高龄的巴菲特而言,他确实值得好好休息———如果从最终捐赠的比例来看,他积累的财富中,有85%是为社会所做出的无偿贡献。

  有意思的是,在巴菲特决定自己财富最终命运的时候,身处A股市场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还是这位老人的投资技巧,仿佛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全部。当然,对于很多国人来说,赚钱也许还是为了达到“小康”甚至是还只是为了解决温饱的问题,也许年轻的中国富豪们距离生命的终点还有太遥远的距离,所以我们还不必去考虑这样的终极问题。但人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往往在一开始就已经由他能看到的高度所决定。

  (作者为华宝兴业基金市场副总监,博客地址:http://songsanjiang.blog.cnstock.com)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