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招生录取大幕拉开
[] 2006-07-06 00:00

 

  图为近日的一场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一位女学生在记录资料。 资料图
  北京高招今开始 招录禁止考生“跳槽”

  今天,北京市高招录取工作将正式拉开帷幕。

  7月9日,河南省高招录取工作将开始。

  7月4日,上海11.25万名考生分数线正式公布,同日,上海高招录取工作也全面展开……

  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招生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针对北京高招录取工作,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周轩表示,今年高招将严禁已经被一所高校录取的考生,因各种原因换到另一所院校的“换录”事件。

  据了解,本市高校招生继续实行网上录取,任何声称通过特殊办法为考生办理录取手续的说法都是骗人的。今年本市高招录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首次实行录取考生自带纸质档案到录取院校报到。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周轩表示,今年北京市录取将按规则、按程序、按时间进行,考生绝对不许“换录”。

  周轩解释说,所谓“换录”就是如果按志愿考生被一所高校录取了,绝对不能退出这个学校,换到另外一所学校去。“有些考生家长觉得自己挺有关系的,先按志愿备录了,又说哪所学校要孩子了,非要从备录学校退出。”

  据她介绍,出现“换录”现象,一方面有考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高校的责任。一些高校凭借和家长的私人关系,许诺只要能来,学校就招;还有一些学校由于有考生不报到,造成学校计划损失,只要分数相当的考生能来该校,学校本着少损失一个计划是一个计划的目的也答应“换录”。

  高招录取禁止考生“换录”

  今年高校在京招生继续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即市高招办通过网络将考生电子档案信息传送到招生院校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招生学校审阅考生电子档案决定录取与否。

  电子档案包括考生报名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和考生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等。为了保证网上录取的公平、公正,今年市政府监察部门的人将亲临录取现场,网上录取过程中,考试院为监察人员单开了一个窗口,可以随时随地监察录取的每一个环节。

  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不但录取现场有一套监察系统,各个招生学校也都有监察部门和监察系统。

  网上录取无暗箱

  针对“录取时120%投档,院校会不会退掉高分考生”的问题,北京市教委发言人也作了解答。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表示,北京市高校招生录取时对第一批和第二批录取学校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即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院校调阅考生档案数量一般控制在120%以内,超过计划的20%考生的电子档案最终要退回。高校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不会无缘无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录取低分考生。

  一般高分考生被退档,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生分数虽然高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专业录取分数线且又不服从调剂;二是虽然总分较高但相关科目较差;三是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如果考生被不合理地退档,应及时与高校联系。

  (本报综合新华网报道)

  三类高分考生将被退档

  河南:高招严禁“点招”、“递条子”

  河南高招录取工作将于7月9日开始。记者近日从河南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河南高招录取将更严。

  严禁无计划招生

  河南省教育厅要求,要按照考生志愿和高低分顺序择优录取新生。继续严格执行“不点招”(“点招”指高校在录取时指名要求录取某一学生)的规定和定向招生、预科生招生政策。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国家统一的录取网络上进行。严禁体制外招生和无计划招生。

  必须严格按计划招生,超计划录取的一律不予承认。

  严禁违规收费

  河南省要求,严禁以任何理由或名义向考生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自立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教育部规定,对有违规收费并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行为的高校,一经查实,主管校领导要立即停职检查,接受教育纪检、监察部门的进一步审查处理。

  严禁“递条子”

  河南省要求,正常录取期间,录取人员一律不准离开录取场所。录取场所内除保留与上级领导机关,学校与招办之间正常工作联系的电话外,其他通讯联系一律阻断。非录取人员一律不准到录取现场,也不准到录取现场,更不准打招呼、递条子。

  教育部提醒:高招中,家长、考生要谨防受骗

  录取工作尚未开始却突然收到某校录取通知书,承诺只要花钱就能念本科……高考成绩公布后,很多考生和家长心里患得患失,极易受到各类“招生录取陷阱”的蛊惑。教育部提醒家长、考生,在招生工作中有些常见骗术,谨防受骗上当。

  刘女士3日赶到上海黄浦区招办求助。原来,2日下午刘女士收到一封由上海市某高校中外合作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信。粉红色的信纸上写着:“你已被我院录取在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请持本通知书于7月7日至9日9:00至17:00来院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并缴费。学生需缴纳费用9千元/每学期,代办费1500元/每学年。”

  但事实上,刘女士的孩子并没填报这个志愿。

  教育部提醒,招生工作中有些常见骗术,一定要提防。

  混淆高等教育不同类型,以招生来蒙骗考生和家长。利用考生和家长认识上的盲区,声称只要肯花钱,就能上大学。考生拿到的录取通知书,可能是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的录取书。

  有些骗子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骗取钱财。自主招生并不是自由招生,考生要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参加高考,达到学校要求才能被录取。并不是花钱就可以得到自主招生的指标。

  还有假借定向招生名义、利用录取信息、冒充高校招生人员,吹嘘可以拿到内部指标等诈骗活动。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