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昨聚京城谋上市
[□本报记者 商文] 2006-07-07 00:00

 

  广发证券借壳上市令相关股票大涨
  □本报记者 商文

  

  中国证券业协会昨天召开了“证券公司上市问题专题研讨会”,此前曾传有上市打算的中金、光大、国泰君安、东方、海通、长江、招商、广发等证券公司悉数到场,共谋上市大业。

  自长江证券首曝欲借壳东湖高新上市后,各家券商借壳上市或IPO的传闻便不绝于耳。广发曾传将借壳G成大、G敖东(000623)或延边公路(000776)间接上市,后又有说法称广发证券将IPO直接上市;光大控股董事长王明权此前透露,如光大证券在今、明两年内能够实现盈利,满足上市条件,将在2008年申请上市;日前又传出中金公司打算赴港上市的消息。

  无论传闻是真是假,是借壳上市还是IPO直接上市,是借哪个上市公司的“壳”上市,有一点可以肯定,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钟情于上市。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对资金日益迫切的需求成为掀起本轮证券公司上市热潮的直接诱因。

  多数券商偏好IPO

  参会的券商负责人表示,原来证券公司资本金的增补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定向募集和内部收益留存,不仅速度慢,而且数量非常有限,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不能继续壮大资本规模,提升净资本水平,证券公司经纪、投行、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业务将受到严重制约。

  在前来参会的12家券商中,中信证券是唯一一家已经上市的证券公司。同时,中信证券又是借助上市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典型成功案例。受中信证券榜样效应的影响,不少券商已经意识到,上市对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与会代表认为,目前,IPO上市和借壳上市是证券公司上市的两种基本方式,两者在时间周期、交易成本、操作程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各个公司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形势,慎重选择。

  在已经对外宣布有上市意向的证券公司中,多数选择的是借壳上市。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由于证券公司行业在经过连续多年的亏损后,多数公司很难达到IPO上市的条件。为了尽早抢占上市先机,借壳上市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从与会代表的表态来看,因IPO上市具有明显优势似乎吸引了更多人气。

  必须加强业务创新

  无论是选择借壳上市,还是IPO上市,与会代表都一致认为,要实现证券公司上市,必须进行全面业务转型和业务创新,努力提高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质量。

  首先,证券公司上市的前提是必须合规经营。证券行业作为特许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对拟上市的证券公司在规范运作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证券公司上市必须符合证券法、公司法的基本要求,符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此外,还必须符合行业监管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性或强制性要求。

  其次,证券公司上市的关键是要全面转型,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过去,我国证券公司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业务范围相当狭窄,业务结构高度雷同,盈利模式趋于一致。就业务结构来看,主要局限于证券发行与承销、经纪等传统业务,传统业务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业务单一造成了券商收入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持续盈利能力不强。为此,必须努力调整业务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并提高盈利的稳定性。

  第三,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是证券公司上市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证券机构必须加快创新的步伐,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发挥创新智慧,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放手创新,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种,增加证券公司收入来源,提高利润的稳定性。同时,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证券公司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与会代表还讨论了在上市过程中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实现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持股的问题。同时,与会代表呼吁有关主管部门,能够对证券公司上市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程序上的便利,支持证券公司做大做强。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