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提价身陷两难境地
[□本报记者 袁小可] 2006-07-07 00:00

 

  光明乳业希望通过上调鲜奶价格缓解成本压力 资料图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产品价格上去的同时市场份额却在减少,对企业而言也许是得不偿失

  □本报记者 袁小可

  

  “涨价了嘛!”当翁女士昨日习惯性从超市冰箱里取出光明鲜奶时,突然发现上面的价格标签与往常的不一样了,“这几年一直是6.5元左右,现在一下子到7元了。”

  其实,对上海,甚至是华东不少地区的消费者而言,光明鲜奶的价格上涨早已从7月1日开始了。而早在今年2月和4月,光明的部分乳品已不同幅度地调高过价格。此次光明乳业五年来首开主要产品涨势,对公司而言是自我减压之举。但在竞争激烈的乳品业中,提价会否让公司失去供应量的保障以及原有的市场份额呢?

  提价旨在减压

  光明乳业董秘朱建毅告诉记者,上海奶源遵循政府指导价,从今年6月1日,按上海市物价局规定,上海市生产的生奶(含脂率3.1%,含蛋白率2.95%)收购价格每公斤由2.20元调整为2.30元。公司在上海销售的部分产品从7月1日起上调价格,调价范围既包括专供订奶用户的品种,也包括超市销售的品种,涉及大类保鲜奶中特浓系列的AD牛奶、高钙牛奶等,平均涨幅在5%左右。

  此次调价是光明乳业多年来成本积累一次微幅释放。光明乳业发言人龚妍奇告诉记者,从1998年至今,能源、包装材料、原奶等原材料价格都在不断上涨,但光明乳业却一直没有启动过涨价战略,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等多种途径来克服涨价压力。她表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光明乳业的原材料、运输等各方面成本压力已达到了15%,压力过重,光明乳业需要上调鲜奶价格以期缓解公司的成本压力,而调价5%后,其余压力仍由公司承担。

  身陷两难之境

  对于光明乳业而言,成本压力还无法完全释放的同时,还将面对涨价后同业竞争的更大压力。

  在乳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型乳企上调产品价格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企业深知,价格波动很容易影响市场份额,而市场份额失去容易夺回难,因此长期以来,一些乳业巨头曾互相约定涨价但却无人涨价。

  国金证券研究所王曙光告诉记者,目前乳品行业毛利率走势依然有下调趋势。成本的增幅明显高于收入的增幅,但同时乳品行业利润总额的增幅却高于收入的增幅,这主要是各乳品企业大力压缩了三费的支出所致。截至2006年4月,我国规模以上的乳品企业为696家,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侃价能力仍然不够强大。他表示,虽然液态奶市场份额的CR3 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并没有一家企业获取了定价权,因此虽然原料价格上涨,但无法有效传导到终端。由于我国乳业的需求蛋糕依然在不断扩大,而且增速还很快,乳品企业的思维重点放在量的增长方面,因为量的增长即使薄利也可以多销。“提价对光明乳业的影响目前还很难下判断,提价在考验公司对区域市场的掌控能力,如果价格上去的同时,份额却在减少,这对企业而言反而是得不偿失了。”王曙光如此表示。

  国信证券一研究员则更强调企业营收意味市场,他表示,由于去年危机公关能力不够,致使光明市场份额节节下降,对公司形成了考验。而目前乳业巨头还在抢占市场份额阶段,各公司毛利率不会太高,对他们而言,营业收入比利润率重要。“光明乳业的提价,是不是正确选择还是一个未知数。”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