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预言作品10年价格上涨100倍
[□葛 颐] 2006-07-10 00:00

 

  □葛 颐

  

  7月是各大美院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候,然而就在今年的毕业展上,出现了毕业生作品被艺术机构包购的现象,有些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提出自己的作品低于10万不卖,更有厉害的毕业生扬言在未来十年,自己的作品价格上涨100倍。他们都希望成为未来的凡高,将来的明星。可当他们离开学校去实现那个梦想的时候,市场又是怎么接纳他们的呢?

  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幸运地一出校门就被知名的画廊一路捧着,更不可能一下子 就会像当代艺术五虎将那样所向披靡。这些成长于中国艺术市场繁荣时期的“艺术家”会发现市场并不总是那么友善:连夏俊娜那样的楷模也有失落的一天,谁能保证自己的未来呢?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倒置发展的模式,拍卖行的影响力似乎超过画廊的声音,并影响画廊的发展。走纯艺术路线的画廊过分强调利益,不仅断送了真正好苗子的前途,而且也拒绝了具有原创精神的画家,让他们不得不成为专门作行画的。

  可是完善的市场环节是不应该出现这种窘状的,我们的市场可能在最重要的一环出现了缺失:应该有那么一类画廊,它承接着刚刚迈出校门的原创精神,又连接着大众装饰审美的需要,不为投机客赚钱而设,却能够让好的艺术品进入更多的家庭,成为艺术启蒙的种子。在美国和欧洲,这样的商业性画廊占到了大多数,他们挑选那些不失艺术性又有装饰性的作品,并为画家提供持续的帮助;他们严格控制作品的价格,以保证原创作品的销售不受到影响;他们还会亲自到客户家里考察作品的悬挂,以便让艺术品在家庭中发挥更大的魅力。

  中国目前这样的专业性画廊还几乎是空白,不过日渐成熟的市场环境说明这个方向的前景很有吸引力。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艺术委员会委员陆洁民先生非常认同这样的看法,并认为是将来值得推荐的画廊经营模式。他说从经济学而言,当3万元一平米的房子的购买力出现太多的时候,商业画廊的机会就来了,因为普通人在达到了这样的水平时仍然是无力购买两百万的作品,但是他们对于艺术的需求却在大大增加。房子的装修重点将从硬装修转移到“软装修”,居室里的艺术品成为必备。商业性的画廊将努力地开拓市场,让真正原创的好作品挂在墙上,而不是粗制滥造的行画。这样做不仅为数量众多的艺术家提供了平台,免遭凡高的境遇,而且其长期的生态效应还会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艺术品,成为将来的藏家。

  对于画家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市场不是要去打消凡高的神话,而是为了避免凡高的悲惨遭遇重演。如果一个艺术家去掉了一心成名的急躁心情,他不仅可以宽心地在商业画廊中进行创作,而且还能在自己艺术成熟的时候大举进军纯艺术画廊,实现自己的凡高梦。2006年,很多画廊都迎来了十周年的生日。当我们在为市场的发展欣喜的同时,也要留意我们还未完成的挑战。

  ■本周视点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