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向玻璃产业的“蓝海”
[□本报特约记者 杨勣 本报记者 丁昌] 2006-07-11 00:00

 

  ———访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董事长曹田平

  □本报特约记者 杨勣

  本报记者 丁昌

  

  在一个细雨飘飘的早晨,记者采访了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耀华玻璃第一大股东)董事长曹田平。

  “回顾2005年,由于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国内新增产能过快,造成玻璃市场供大于求,玻璃价格波动较大,持续走低。同时,重油、煤、电等原材料价格猛涨,全国玻璃行业进入了第四个低谷。一些数字很能说明问题,2005年,需求为3亿重 量箱,而供给却达到了3.7亿重量箱。”曹田平告诉记者,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改变产品结构,从低端转向高端。也就是说要从“红海”走向“蓝海”。

  目前在上市公司(即耀华玻璃)中,有7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其中5条在秦皇岛,2条在沈阳。产能达到1800万重量箱,居两市上市公司中第一。面对困境,耀华玻璃制定了三大战略。

  第一,积极引进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投资者。加速整合集团资产,完成企业改制。“目前,已有2、3个战略投资者对入股公司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曹田平如是说。

  第二,加速实施创新战略。其中包括:经营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及管理机制创新。谈及技术创新,曹田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向记者介绍说,经过集团科研人员几年奋战,耀华玻璃已经成为亚洲唯一掌握LOW-E在线玻璃技术的企业。今年将形成150万平方米的生产规模,而明年将达到300万平方米的规模。而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1月9日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而采用纳米技术生产的自洁净玻璃也早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曹田平表示:“经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产品性能达到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同类产品水平,从而使耀华成为继皮尔金顿和法国圣戈班公司后,世界上第三家能够在线生产自洁净玻璃的公司。”

  自洁净玻璃是在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直接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二氧化钛纳米膜层,使玻璃具有利用太阳光照射和雨水的自然冲刷而达到自清洁功能的高科技功能性玻璃。该项目属国家863计划课题项目。这种玻璃适用范围宽广,可以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幕墙、窗玻璃和汽车玻璃,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另外,针对困扰玻璃行业的重油成本问题,耀华玻璃的“油改煤”技术正在研发,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望在年底形成重大突破。

  “不断的技术创新,将是公司摆脱‘红海’,驶向‘蓝海’的有力保障。”曹田平董事长如是说。

  第三,“四跨”战略。即跨地区、跨国、跨门类、跨所有制战略。谈及跨国战略,曹田平异常兴奋:“在俄罗斯、中东、北非等盛产石油的地区建立海外基地,成本上的优势很诱人,而援建朝鲜的项目也为公司海外建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技术。下一步,公司将坚定不疑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而且,现在也正是时候。

  目前,耀华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一、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将在年内完成,届时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将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二、公司搬迁工作将在明年完成。届时,土地级差收益将达十几亿元。而趁此机会,耀华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