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综指日线走势 本报记者 史丽 摄 张大伟 制图 |
|
昨天两市股指双双暴跌,跌幅接近5%,创下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半数A股昨天跌幅超过7%,跌停的非ST个股超过200只。 由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跌幅均接近5%,昨天两市翻红的A股仅有60多只。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次市场暴跌?如何认识以及应对此次暴跌?
□特约撰稿 徐辉
笔者认为,此次市场调整应是6月调整的延续,属于彼时开始的阶段性调整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次调整主要针对今年以来的概念性热点,所以此次调整的杀伤力可能大于前次。不过,长线投资者并不必过于忧虑,因为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又是A股长期牛市中的一次阶段性调整。
下跌原因何在
综观两市运行,其突出特点有三。首先,个股出现大面积跌停。两市A、B股共有339只股票跌停,占比达到25.5%,其中非ST股票达到261只。其次,普跌状况相当明显。两市1300余只股票,仅64只上涨,占比仅为5%。第三,今年以来的热点板块全部崩塌,龙头品种纷纷出现跌停。其中包括军工类代表洪都航空;新能源代表G苏阳光、G天威;滨海概念代表G滨能、天津港;券商类代表中信证券也接近跌停。
内因、外因两重因素是市场调整的主要动因。内因方面,市场结构性高估问题严重。尽管上证50指数市盈率显示较大的吸引力,但沪综指市盈率已经不低,而深综指则高得有些离谱,周三该指数市盈率高达68倍,周四339只股票跌停就是市场结构性高估问题严重的反应;当然,这一问题一直就存在,为何现在才发力?这是外因在起作用,周四工行、大秦铁路将上市的消息传出,这将吸收大量市场流动性;同时,半年数据出来后,加息阴影不去。这导致了投资者开始趋于谨慎。正是在内因外因共鸣的背景下,市场出现暴跌。
两次调整有何不同
那么,如何认识当前市场的调整?
两次市场暴跌相同的地方在于,第一,调整点位相近。市场均是在1650点附近进行大规模调整。因为当前沪综指如果扣除中行因素,其点位与上次调整时点位相当。第二,导火索相近。都是出现扩容消息后出现暴跌。上次暴跌是中行上市消息公布,本次市场暴跌是工行和大秦铁路即将到A股市场融资。
但更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包括:首先,此次调整,外围因素所占比重较低。前次市场调整,与周边市场大幅调整关系较大。其次,领跌品种不同。前次市场调整,有色金属类股票成为主要杀跌动力;而此次市场下跌,则是前期市场热点,如军工、新能源、滨海和券商等板块的龙头品种领跌。值得注意的是,领跌品种的不同,对于未来市场调整的走向有很大关联。第三,大环境不同。此次市场调整还隐含投资者对于央行未来选择的担忧。在最新经济数据面前,央行面临加息还是升值的两难选择,如果加息,那么市场的压力将较大。
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此次调整,笔者认为,第一,此次市场调整应是6月调整的延续,而且是6月份阶段性调整的深入。因为如果除去中行因素,市场并非创新高;第二,此次调整的杀伤力可能大于前次。因为此次调整主要针对今年以来的市场热点,这意味着投资者开始意识到概念导致的泡沫风险。在结构性高估问题严重的市场上,一旦市场出现了针对热点的调整,其杀伤力不容小觑;第三,这是长期牛市中的一次阶段性调整。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背景下,由于币值上涨与指数上涨大体存在1:10的关系,所以立足长远看,市场前景仍然乐观。
笔者认为投资者采取的策略可以有一定针对性。首先,对阶段性调整的过程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调整不排除持续数月的可能;其次,调整的点位将无法估测,因为这取决于未来工行、大秦等大型股的发行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首日涨幅;第三,对于此次调整,投资者和投机者的应对方式完全不同。基于对并未高估的优势企业股票进行投资的行为,没有必要因为此次调整而进行太大调整,因为它并未改变市场的长期趋势;相反,基于对价格行为进行预测,并由此衍生的对概念股进行投机的行为,可能应当进行休整。该了结的了结、该止损的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