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止于透明
[□本报记者 禹刚] 2006-07-15 00:00

 

  □本报记者 禹刚

  

  6月份及上半年的金融运行数据昨日下午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其应有的引导市场合理正确预期、消除不必要的外界臆测、荡涤各种市场流言的作用却未得到发挥。

  流言让市场“很受伤”

  为什么?因为本周各大金融市场已经提前做出反映了。根据部分媒体陆续泄露的6月份金融数据,由于货币信贷数据好于预期,上周三在银行间市场,一年期央票利率在连续攀升15周后首次停止上涨,并带动交易所和银行间债 市全部上扬,两市指数分别收于109.68点和114.28点。

  非官方数据在市场上空飘荡,由此产生的各种版本的流言也在不同市场内蔓延。于是,紧跟着在周四,加息的传言重创股市,沪综指和深成指分别下跌4.84%和4.63%,创下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电脑显示屏上绿油油的一片,让无数投资者茫然无措。

  没有方向没有道路之际,任何方向任何道路都成为可能的“正确之路”,这样的混乱预期使市场极易产生各种非理性表现,周四周五两天权证的上蹿下跳就是明证。

  投资预期被打乱、准确消息无从获知的情况下,只能让投机者大行其道。疯狂炒作下,以万科认沽为首的大批权证,虽然其内在价值已形同废纸,但在混乱的市场中却一再被拉高。

  应增加政策透明度

  稳定并引导市场走向正确预期的货币当局在哪里?

  如果说央行不能代替投资者做决策,学会保护自己是投资者自己的责任。那在数据无法证伪、流言无人澄清、正确消息无从获得的时候,提前泄露于市场的各种版本的非官方数据、以及根据这些零碎数据进行大相径庭解读的各家机构,是否就能担负起这些责任?

  格林斯潘发明的“美联储语言”,尽管艰涩难懂,但却是“市场友好(Market Friendly)”型,美联储给予市场的预期尽管不是斩钉截铁,但却是重在指明方向,引导合理预期,避免市场做无谓的剧烈波动,减少资金的“东奔西走”。

  回过头看看刚刚过去的美联储十几次连续加息,应该还没有哪一次让投资者目瞪口呆或者让市场反复剧变。

  记者在采访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主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蕾切尔·洛麦斯(Rachel Lomax)女士时,她就曾委婉地表示,“在利率政策这样重要的问题上,央行还是应该增加透明度。”

  她向记者介绍了英国央行如何运作,“我们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季度发布一次预测,我们的例会非常公开,不仅要公布详细会议记录,而且每一名成员在例会上的投票都要公布,是否同意加息、降息或者维持不变,都会让社会公众了解”。她补充道,“此外,例会结束后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详细解答我们形成政策的依据、数据和预测。”

  在英格兰银行网站上,专门有一份Excel文档,上面详细记录了现任甚至历任委员会成员在例会上的投票情况,以及例会对利率水平的决定。

  她强调,央行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并理解,央行到底在做何事、担负怎样的责任,让普通民众了解身边有关利率的事情:物价、房价、通货膨胀等。

  在英格兰银行网站上有一个链接,指向一个名为“目标2.0(Target 2.0)”的网站。这是为广大学生所设立,旨在引导他们对经济的思考和兴趣的网站。该网站提供许多宏观数据,依靠这些元素,学生可以模拟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判断如何调节利率水平以维持2.0%的通货膨胀率。

  记者在英格兰银行的网站上看到一份长达19页的例会纪要,上面详细记录了货币委员会10月6日一次普通例会的进程和问题讨论重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最新季度例会的会议纪要,共500字。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