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欲废除“移动网络付费”制度
[□本报记者 陈中小路] 2006-07-15 00:00

 

  电讯盈科又将面临严峻考验 资料图
  □本报记者 陈中小路

  

  香港电讯管理局昨日发布咨询文件,建议两年后撤消“移动网络付费”制度,安排两年过渡期的目的是让有关运营商有时间调整业务计划。

  按香港现行的规管措施,当香港用户使用手机拨打固定电话时,电讯盈科以及香港其他规模较小的固定电话运营商可向移动电话运营商收取一定费用。但是在用户使用固定电话拨打手机时,移动电话运营商不能向固定电话运营商收取所谓的公共非专利电讯服务费。 虽然此前这个费用一直在下调,但对移动运营商仍是一笔开支,而这笔收费的获益方是以电讯盈科为主的固网运营商。

  近几年来,这一制度由于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饱受争议,业内建议取消的呼声一直很高。

  电讯局发言人对此表示,这一规管模式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移动业务还是奢侈品,所有有此不对等安排。

  而现在市场竞争环境改变加上随着固定移动汇流,这一举措实际上扭曲了竞争并阻碍了固定移动汇流。此前电讯管理局委任了英国顾问公司Ovum所做的调研报告指出,一旦实行有关措施,首年可为整个社会带来30亿港元的经济得益。目前,移动运营商每年要向固网运营商缴纳互连费用约6亿港元。

  电讯局在咨询文件中进一步指出,过渡期内运营商可以自由磋商未来的互连条款,并采取双方都能接受的结算方案。不过鉴于“互连互通”对香港市民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商业洽谈无法达成一致,电讯局将根据《电讯条例》有关规定来安排有关运营商在过渡期后的互连条款方案。

  据悉,电讯局将就此方案征询意见,其中包括顾问公司推荐的“无须拆账”模式,即运营商不必就双方互连互通付费,而这一模式的好处是减低业界的实施成本和经常开支,也大幅简化干预程序。事实上,这一模式移动运营商之间早已通过商业谈判采用了这一模式。

  此外,电讯局昨日还就本地网络接入费用、和电话号码计划等给出咨询意见,但在这些领域目前电讯局并未提出太多调整建议。

  电讯局发言人强调,消息者将因此继续从激烈竞争的香港电讯市场获益,包括合理的价格、多元的选择,长远而言,随着汇流时代带来的创新机遇,也会让运营商从创新中受惠。

  电讯盈科“很受伤”

  □本报记者 陈中小路

  

  香港电讯局出台的这一建议,最受打击的是香港最主要的固网运营商电讯盈科(0008.HK)。

  按照现行的付费制度,香港的固网运营商每年可收取6亿港元的收入,其中电盈独得4亿港元。如果按照电讯局提出的“无须拆账”模式,电盈将 损失4亿港元,占其去年盈利的25%。BNP Paribas S.A0电信分析师Marvin Lo指出,这项目收费几乎就是纯利,因此对电讯盈科净利的影响很大。

  尽管电讯局安排了两年的过渡期,但此举仍将给电盈极大考验。本周,公司大股东、“小超人”李泽楷刚把其持有的23%股权转手,而其转手过程和有关交易条款的安排在此前就给外界传递出“急于抽身”的信号。不过目前没有信息显示二者是否有所关联,电盈发言人昨日也拒绝对有关事宜做出评论。

  尽管昨日电讯局是在股市关闭后公布的上述消息,但此前一些市场风声使得电盈股价较前日再跌近1%,报收5.05港元,而早前梁伯韬的收购价是每股6港元。

  分析师普遍预计,电讯局的有关建议还将进一步打击电盈股价。

  由于这项举措涉及利益庞大并对电盈的盈利带来重大影响,香港市场人士预计电盈会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反对,包括司法复核以及要挟提高话费等举措都可能被其实施。

  野村国际分析师何景行表示,电讯盈科将在公众咨询期间进行游说,反对实施有关举措,公众咨询可能长达数月。

  香港分析师认为,“拆解这个地雷将是梁伯韬入主电盈后必须面对的首项挑战。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