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引领全球产业升级意味着什么
[□ 主持人 张敬国] 2006-07-17 00:00

 

  张敬国

  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律师。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北京大学读取金融学、工商管理、经济学学位;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银行监管司和货币政策司,现为泰康人寿首席分析师。

  图一:美国产业产值比重变化趋势(%)
  图二:美国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变化趋势(%)
  □ 主持人 张敬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美国主导了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美国在全球产业升级和重组中也居于主导地位。展望当前美国经济走势,从短期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使美国经济增长趋缓。从中期来看,企业利润率、生产率目前还保持高位,经济微观效益良好。产业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很多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逐步投入规模化产业运用,经济全球化重组空间仍然很大,所以,全球经济形势谨慎乐观。而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整合中,需要更多的自由、独立、理性的批判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前苏联、东欧政治巨变,美国在政治、军事上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下,实现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美国主导了市场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产业在全世界的重组进程加快,而美国一直在全球产业升级和重组中居于主导地位,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实现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美国产业升级明显,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产业分类和统计,近20多年来,无论是从各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看,还是从各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看,美国产业结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其大趋势是:农业、制造业、运输和仓储业、商业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由1985年的37%下降到2005年的28%,其中制造业降幅最大,由18%下降到12%;而信息、金融与保险、房地产、专业服务、教育和医疗、艺术与娱乐等服务业产值比重上升,由1985年的38%上升到2005年的49%,其中金融与保险、专业服务、教育和医疗行业的产值占比升幅较大,分别为2至3个百分点左右(见图1)。从就业人数比例来看,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由20%下降到10%,金融和专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由30%上升到50%(见图2)。

  美国产业升级特征明显,使得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即制造业产值比例和就业人数比例下降,金融、专业服务业产值比例及就业人数比例上升,美国经济越来越趋于“白领化”。尽管近年来美国制造业优势趋于减弱,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是美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就业形势良好,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保持在5%以内。这充分说明,美国制造业地位下降,更多的是产业升级转型而不是国际竞争失利的结果,制造、运输和农业占其经济的比重越来越低,金融、教育、专业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本土越来越少有车间、工厂、仓库与农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全世界经济体的总部,研发、金融投资、教育、专业服务成为美国本土经济的主体活动。

  技术创新和经济全球化是美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因

  二战以来,美国在全球科技创新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虽然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受到了来自日本、德国和前苏联的强有力挑战,但是随着90年代前苏联解体和日本经济衰退,美国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再次凸显,并一直持续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商务部确定了10大类高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设计技术、航天技术、武器技术以及核技术等,美国在这些领域具有突出的领先优势。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美国创新信息技术并将其产业化,开创了新经济时代,各产业在软件及信息技术设备上的大量投资,使得90年代美国投资增长率高达10%左右,到1999年各产业的软件及信息技术设备总投资的实际增长率是12%,其中软件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对总投资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75%。

  尽管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信息经济受到挤压,但是信息产业已经建立,信息科技对开创新产业、提高经济效率产生的积极影响仍在不断显现。在生物技术方面,美国在克隆与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展,产业化过程加快。1999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为美国增收了465亿美元,为个人带来的总收入为288亿美元。1300家美国生物技术企业中上市的企业有近400家。1993-1999年间该产业规模已翻了一番,成为推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代表。

  除了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方面的领先优势,近20年来美国市场经济全球化,引导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全球进行资源和资金配置,也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的产业升级。

  199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以外包与定制方式组织全球劳动力市场,将生产厂房转移到海外,本土劳动力更多的是从事专业服务活动。美国软件与IT外包产业占全球软件与IT外包产业总量的40%。2003年美国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市场规模为2000亿美元,其中离岸部分为总量的10%,并达到200亿美元。在1996至2000年的5年中,美国三大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外包金额年均增长19.6%,2000年达到1350亿美元。

  美国企业收入和利润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全球市场。美国企业通过在研发上的投入,掌握了大量核心的知识产权,通过在市场开拓上的投入,掌握了产品的定价权。企业占据了价值链上主导性的、利润丰厚的位置。2004年,花旗集团来自于美国以外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总收入的72%,迪斯尼的海外收入达67亿美元,占全部收入的22%,可口可乐和麦当劳等商业巨头每年海外收入通常占到总收入的65%。近年来美国贸易逆差的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与美国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有关,储蓄率持续偏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经济转型,大量生产外包,美国对外经济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

  由于金融业发达,美元、美国金融机构、美国金融市场作为国际金融核心的地位更加巩固,美国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心。资本流入弥补了美国国内贸易逆差和储蓄不足。从1980年以来,美国资本账户始终是顺差,而经常账户除三年外(1980、1981和1991年)都是逆差。特别是2002-2004年,美国资本净流入大量增加,2004年比2001年多约30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7%。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金融业在全球的领先优势扩大,也是美国产业升级的重要表现。

  最后,政府的政策支持,既包括倡导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放松金融管制促进竞争,也包括通过财政、税收支持企业增强研发,对于加快产业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升级促进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在产业升级和全球化重组的背景下,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1992-2000年均GDP增长率达到4%,近三年GDP增速也在3.5%以上。除了快速增长,美国宏观经济运行还表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在产业重组背景下对经济领域不同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从通胀角度来看,对于2002年以来全球资源、能源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的问题,美国最关注的是石油价格,但是美国对油价上涨的承受力相对也在大大提高。由于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大降低,对于铜、锌等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和波动,美国政府基本上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对于石油价格,美国政府和联储系统始终高度关注,主要因为石油仍然是美国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对于消费价格影响重大。在2006年4月石油价格快速上涨时,布什总统曾经命令能源部暂时停止增加石油储备,以抑制市场油价上涨过快。

  二是美国经济灵活性增强。通过放松对通讯、能源、金融等行业的管制,促进竞争,美国经济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发展,企业管理库存的效率大大提高。原来企业发现库存失衡的时间需要几个星期,此间存货的不足或过剩问题就会放大,而目前大多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库存积压或短缺,甚至做到库存实时监控。企业微观运营效率提高增强了宏观经济运行的灵活性。

  三是抗风险能力提高。在近20年来美国历史上,无论是1987年股市的狂跌,2000年的网络经济和股市泡沫破灭,还是2001年的9·11事件,都没有造成经济金融危机,美国经济、金融体系创新,资本市场和衍生金融产品发展,形成了良好的风险的分散机制,抗风险能力提高。

  美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延长了全球经济产业链,拓展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空间。许多产业转移和生产外包促进了中国、印度等国经济快速增长,而美国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日本和欧洲经济的复苏。以日本为例,在美国引领的信息经济大潮中,日本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以无线网络为主的IT产业及软件产业,以及以电子预警、通信系统、战机研发系统等为核心的现代军工产业迅速上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增强,以石油开采及其设备生产等能源、环保产业强劲扩张,海运、造船、钢铁、化工复兴,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突出;面对亚洲新兴市场的资源需求高速上升,运输、物流业出现蓬勃发展。

  展望当前美国经济走势,从短期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使美国经济增长趋缓。1993-2000年的网络经济扩张刺激美国企业大量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急剧下滑,联储持续下调利率,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菲利浦斯曲线趋于扁平化,房地产价格上涨,居民消费膨胀,经济增长、就业形势良好,通货膨胀相对保持在较低水平,美元充斥全球,美国企业全球布局,美元资本全球投资于商品、地产、股票等资产。从2004年6月末以来的联储连续17次加息,美元流动性逐渐收紧,通货膨胀处于可控状态之下,美国经济运行趋于平缓。从中期来看,企业利润率、生产率目前还保持高位,经济微观效益良好。产业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很多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逐步投入规模化产业运用,经济全球化重组空间仍然很大,所以对美国经济不必有太大担心,全球经济形势谨慎乐观。

  中国在美国引领的全球经济竞争整合中博弈发展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既有协调,也有斗争,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美国作为当代最发达的、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技术创新、经济调整既拓展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空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掠夺、控制了世界的资源和财富。美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但是美国的政策无疑是国家利益至上。对于美国承担的大国责任如何,国际评价并不太高,在经济方面也是如此。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没有为危机缓解发挥太多正面作用,主要还是亚洲国家自己勒紧肚子,艰苦渡过。美日的政治、军事同盟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日本在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宏观政策,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处于萧条状态,经济水平被美国远远甩在后面,美国对此心中欢喜。欧洲国家与美国同宗同盟,但是在欧元创立后,寻找合适时机打击欧元似乎成为美国国家政策的常规内容。

  中国自1979年以来,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的迅速变革。中国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迅速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农业快速发展,重工业生产经历调整,工业产值占GDP比重有所下降。1990年到2005年,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例由27%下降到15%,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由41%上升到52%,服务业产值比例变化不大,在32%左右。但是从就业人口比例来看,农林牧渔业人口比例由53%下降到44%,第二产业人口比例变化不大,18%左右,服务业人口由16%上升到24%。

  劳动力充裕甚至过剩,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特征,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最根本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凭借充裕的劳动力资源把握住了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吸引了国际投入到亚洲的一多半的直接投资, “中国制造”成为国际市场任何一个角落都难以躲避的品牌,以至于美国人对于中国的竞争力也开始感到几分恐惧,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国际自由贸易,是否也可能存在对美国不利的情况。

  全球化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获取着比较微薄的利润,在产品市场上缺乏自主设计能力,在资源市场上缺乏定价能力,在资本市场上甚至还没有充分的认知能力。相比之下,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在20多年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充分锤炼,众多民营企业也成长起来,而金融企业还没有走出一出现不良资产就由国家剥离的起跑预备阶段,金融改革之路漫长。

  追求现代化是中国1840年以来历史的主题,历史也反复证明只有国际化才能现代化。在参与国际竞争、整合中,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借助国际资本之力,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同时需要多大程度上在与狼共舞的同时保持警惕,以避免被外国资本控制拳头产业与企业,避免宏观政策失误。中国人在从没有面对过的迅速变革与挑战中,需要具有坚实的信念与充足的智慧,需要更多的自由、独立、理性的批判思考。

  ■看点

  ●美国产业升级特征明显,使得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即制造业产值比例和就业人数比例下降,金融、专业服务业产值比例及就业人数比例上升,美国经济越来越趋于“白领化”。尽管近年来美国制造业优势趋于减弱,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是美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就业形势良好,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保持在5%以内。这充分说明,美国制造业地位下降,更多的是产业升级转型而不是国际竞争失利的结果,制造、运输和农业占其经济的比重越来越低,金融、教育、专业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

  

  ●二战以来,美国在全球科技创新方面居于领先地位。1990年代以后,美国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再次凸显,并一直持续至今。除了在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方面的领先优势,近20年来美国市场经济全球化,引导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全球进行资源和资金配置,也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的产业升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既包括倡导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放松金融管制促进竞争,也包括通过财政、税收支持企业增强研发,对于加快产业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宏观经济运行还表现出以下新的特点。一是在产业重组背景下对经济领域不同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从通胀角度来看,对于2002年以来全球资源、能源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的问题,美国最关注的是石油价格,主要因为石油仍然是美国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对于消费价格影响重大,但是美国对油价上涨的承受力相对也在大大提高。由于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大降低,对于铜、锌等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和波动,美国政府基本上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二是美国经济灵活性增强。通过放松对通讯、能源、金融等行业的管制,促进竞争,美国经济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抗风险能力提高。美国经济、金融体系创新,资本市场和衍生金融产品发展,形成了良好的风险的分散机制,抗风险能力提高。

  ■编余

  尽管目前美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可能会促使美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但正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美国经济的灵活性日益增强,所以不必对美国经济过分担心。

  为什么会这样?张敬国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技术创新、经济全球化和政府的鼓励政策推动了美国产业升级,结果是制造业优势及所占经济比重不断下降,而研发、金融投资、专业服务等竞争优势持续上升。这种产业升级导致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对能源商品价格波动的承受力大幅提高及抗风险能力提高,微观经济效益良好,使得美国经济的灵活性大大增强。同时,美国的产业升级及经济结构转型也引发了大量生产外包,又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从而引领了全球产业升级和重组的发展潮流。

  当然,也因制造业优势下降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持续增加,但美国是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心,资本流入又弥补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国内储蓄不足,由此形成了全球经济的失衡。从美国产业升级及引起经济结构变化的角度,可以透视出为何全球经济会失衡及美国经济能保持平稳增长的原因所在。这一分析是相当独到的,也是非常精彩的。

  ———亚夫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