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品牌或痛失润滑油市场机遇
[□本报记者 李雁争] 2006-07-18 00:00

 

  中国润滑油市场机遇巨大, 本土品牌与洋品牌的争夺还将继续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外资进入中国润滑油市场18年之际,中国品牌正在打一场艰难的阻击战。昨天上午,跨国咨询公司克莱恩在发布的《2009中国润滑油市场上的商业机遇》指出,中国润滑油市场在接下来的5年中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中国厂商可能痛失发展机遇。

  洋品牌盘踞高端市场

  近日,美军最大油料供应商———丹弗石油公司(简称“丹弗公司”)宣布其在中国20万吨润滑油的生产线竣工投产,这也是该公司在华的第三个生产线。

  丹弗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开始于2002年。此后,丹弗公司逐步改变战略规划,加大了对亚洲地区的资金注入。丹弗公司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大中华区的业绩增长将继续在其全球的增长比重中占据重要地位。

  垂涎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公司还有BP集团。今年6月,BP集团旗下的嘉实多润滑油宣布与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东风集团成立东风嘉实多油品有限公司。此后东风所产的汽车从出厂前的初装油到售后维护用油,将全部使用嘉实多油品。双方预计到2010年,东风嘉实多油品公司年销售量3万吨,占据10%的市场份额。

  此外,柯士达、壳牌、美孚、道达尔等几乎所有跨国石油巨头都加入了瓜分中国润滑油市场的行列。目前,洋品牌已经占据了高端油市场份额的80%,利润更是占到了整个车用润滑油市场80%以上的份额。

  克莱恩公司副总裁兼石油与能源业务负责人比尔说:“像BP、壳牌等跨国润滑油公司不但具有生产经验,还与外国卡车原始设备生产商建立了业务关系,因此它们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警示其他石化产品

  德国福斯油品集团———福斯中国公司执行总裁吴枫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原油和其他成品油,润滑油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石化市场之一,也是一个技术壁垒较低的行业。因此,市场开放的18年来,国内中小润滑油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最多的时候,仅国内中小润滑油厂家就达到3000多家。

  但是由于在营销、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差距,本土品牌难以打入高端市场。根据最新统计,本土品牌已经占据整个车用润滑油市场80%以上的份额,但是利润仅占到20%的份额。

  这种状况自然难以为本土润滑油企业所接受。中石化旗下长城润滑油的规划是,要把自己在高档油市场的份额从目前的5%提高到30%-40%;中石油旗下的昆仑润滑油也明确提出进军高端市场,为了开展品牌攻略,曾一举以1.5亿元的价格夺得央视标王。

  中石油集团最新推出的重负荷开式齿轮油、DAC重负荷压缩机油系列,也被认为是进军高端市场的举措之一。

  但吴枫认为,由于洋品牌先入为主,中国本土产品短期内难以立足高端油品市场。

  不乐观的是,在慧聪网做的网络调查中,46%的受访者与吴枫持有相同观点。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某化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意味深长地说,“由于WTO对本土石化产品的保护期即将结束,如果其他产品也像润滑油一样失去市场份额,那才更可怕。”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上海证券报版面查询
 



电子版全文检索入口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